第45頁(第2/2 頁)
食。但是,作為最後一著,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卻使希特勒感到,德蘇兩國遲早要發生衝突,並促使他在他自己選擇的時機進攻俄國。當然,俄國並不懷有馬上侵略的意圖,它首先得使自己的空軍與裝甲部隊實現現代化。它慣於不費一槍一彈地取得政治成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誘使史達林放棄他那經過考驗證明可靠的政策而貿然對德國發動一場侵略戰爭,特別是現在德國武裝部隊十分強大的時候。另一方面,德國源源不斷地向東調遣部隊不是無人覺察,史達林就在竭力使其國家作好準備以便進行一場衛國戰爭。因此,主動權無疑掌握在希特勒手裡,他認為他可以同時在兩條戰線上打一陣子,因為他深信,德軍擁有以往閃擊戰的經驗和勝利帶來的高漲士氣這些非常有利的條件,可以在一九四一年年內輕而易舉地摧毀&ldo;泥足巨人&rdo;。他選擇春天融雪季節結束,道路不再泥濘之時‐‐也就是五月初左右‐‐作為入侵的最早日期。但是,出乎意料的巴爾幹戰役使之拖延了五、六個星期,因為要把那裡獲勝的部隊(主要是高度機動部隊)調回,並重新部署。
現在,芬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都成了希特勒的新盟國。義大利也是德國的盟國,但是不要指望它會積極參加這一戰役,至少暫時是這樣。它在北非仍忙得不可開交。它在那裡遭受了慘重損失,而且只是在德軍的援助下才停止敗退。
四月十三日,日本與俄國簽訂了一項中立條約,這就打破了遠東的力量均勢,使俄國能將一部分遠東部隊,調往歐洲。另一方面合希特勒心意的倒是,日本儘快騰出手來去進攻新加坡,從而把英國部隊牽制在那裡。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