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從內蒙鄂市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導航制導專家付夢印(第1/4 頁)
院士出生地
付夢印院士,漢族,1964年11月6日出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
鄂爾多斯,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眾多的宮殿”或“宮帳群”,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腹地,其東北西三面被黃河環繞,南與黃土高原相連。
鄂爾多斯歷史悠久,7萬年前,古“河套人”在此繁衍生息,創造“河套文化”。
大禹建立國家後,這裡為雍州所轄,西南部屬渠搜國。戰國後期,東部地區為秦國所有。
秦始皇統一中國,在鄂爾多斯一帶設郡、縣。
西漢時,在達拉特旗北部設五原郡,杭錦旗一帶設朔方郡等。
公元188年,鄂爾多斯被北方少數民族開闢為遊牧區。
北魏時期,在鄂托克前旗一帶建立西安郡等。
隋朝在鄂爾多斯市設定夏州總管府等。
唐貞觀初年,復設夏州、勝州,後劃入關內道。
元代,鄂爾多斯東部劃屬中書省山西道大同路東勝州,西南角、西部屬陝西行省延安路。
明朝初期,鄂爾多斯屬明王朝派員管轄,後讓給蒙古軍。
清順治六年,將鄂爾多斯部落分為六旗,後增設右翼前未旗,始建盟旗制。
光緒三十三年,在鄂爾多斯左翼中旗東部設東勝廳。
1949年,伊盟人民自治政務委員會改稱綏遠省伊盟人民自治政府。2001年,伊克昭盟正式改名為鄂爾多斯市。
鄂爾多斯人文底蘊深厚,它既保留有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如那達慕大會、祭敖包等,又有各民族和睦相處以及農耕文化、黃河文化與草原文化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民俗風情,如獨特的婚禮習俗、歌舞藝術等。
鄂爾多斯宗教文化盛行,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族祭祀成吉思汗靈魂的聖地,每年都有眾多蒙古族群眾和遊客前來祭拜,是鄂爾多斯宗教文化和歷史文化的重要象徵。
鄂爾多斯的民間藝術豐富多彩,如蒙古族長調、短調、呼麥等音樂形式,以及鄂爾多斯舞蹈,以其優美的旋律和獨特的舞姿展現了當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出生地解碼
付夢印院士的出生地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鄂爾多斯有著深厚的草原文化和蒙古族文化底蘊,這種文化強調堅韌、勇敢和對知識的尊重。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成長,使付夢印從小就受到這些品質的薰陶,培養了他在科研道路上面對困難時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勇於探索的勇氣。
同時,多元文化交融的環境也有助於開拓他的思維,為其在科研中進行跨學科思考和創新奠定了基礎。
鄂爾多斯地區的人們,通常具有豪爽、直率和踏實的性格特點。
這種地域性格影響了付夢印,使他在科研工作中能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研究,不浮躁、不功利,專注於解決實際問題,為取得科研成果奠定了性格基礎。
鄂爾多斯走出的成功人士和優秀人才,會形成一種榜樣的力量,激勵著當地的年輕人努力奮鬥、追求卓越。付夢印在成長過程中,可能也受到了這些榜樣的鼓舞,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立志在自己的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為家鄉和國家爭光。
鄂爾多斯獨特的自然環境,如廣袤的草原、壯麗的沙漠等,可能賦予了付夢印開闊的胸懷和視野。
這種開闊的視野使他在科研中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侷限於眼前的困難和挑戰,而是著眼於行業的長遠發展和國家的戰略需求。
院士求學之路
付夢印先後在遼寧大學獲學士學位、北京理工大學獲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測量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