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1/3 頁)
我們必須首先考慮本書所敘述的歷史開始時期歐洲各國的總的形勢。在延續了將近一個世紀的以《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為結束標誌的鬥爭中,著名的奧地利皇室家族已擁有使其它各國感到恐懼的強大力量。在查理五世 [ 譯者註:1516年西班牙國王死後無嗣,外孫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繼承西班牙王位,稱查理一世(1516-1556),後又從父親方面繼承奧地利王位。1519年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查理五世(1519-1556),1556年退位將領土分別傳給其弟斐迪南及其子腓力二世。 ] 長期統治時期,這位在一個世紀前退位的奧地利皇帝已把奧地利和西班牙連同這兩個國家的所有領地的兩個王冠戴在他一個人頭上,這些領地包括現在的荷蘭和比利時,並且在義大利也有壓倒一切的權勢。隨著皇帝查理五世退位,奧地利和西班牙這兩個較大的君主國被分開了。雖然這兩個國家由不同的人來統治,可是他們仍然屬於同一個家族,因此有助於兩國在這一世紀和下一個世紀的和睦相處。這種和睦是建立在一種皇朝關係的共同目標和感情基礎上的。除此之外,他們還有著一種共同的宗教信仰。在《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之前的一個世紀裡,不斷擴大的家族勢力和宗教勢力,是政治活動中的兩種最強大的推動力。這個時期是國家之間、諸侯之間,並且常常是在同一個國家裡宗教之間龍爭虎鬥的長期宗教戰爭時期。宗教迫害引起了荷蘭聯合七省的新教徒起來造反,反對西班牙的統治。經過長達80年左右的持續戰爭,迫使西班牙最後只得承認其獨立。宗教信仰的不一致,有時導致內戰,它使法國在這一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裡精力分散,不僅極大地影響了法國的對內政策,也影響了法國的對外政策。這個時代前後出現了聖巴託羅繆慘案 [ 譯者註:是指法國胡格諾戰爭期間,在1572年8月23日到24日夜裡,即聖巴託羅繆節的恐怖之夜,三千名胡格諾教徒被殺害,屍體被扔進塞納河。 ] 、亨利四世被天主教徒謀殺的事件、圍攻拉羅歇爾和西班牙的羅馬天主教與法國的羅馬天主教之間不斷勾結等動亂。宗教勢力過去經常在原本不屬於它的範圍裡活動,按理說,在這個範疇裡,它沒有合法的地位。隨著宗教勢力的逐漸清除,國家的政治需要和利益才開始享有適當的權力。在前一時期,國家的政治需要和利益雖然不是全部受到了冷漠,但是宗教的仇恨或者矇蔽了政治家們的眼睛,或者束縛了他們的手腳。在法國,由於新教徒少數派的數量和特點,它自然是宗教狂熱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應該首先看到這種作用並應給予極大的關注。法國位於西班牙和各個日耳曼人的國家之間,在這些日耳曼人的國家中奧地利排在首位,它沒有一個競爭對手。法國政治生活所需要的是保持內部團結並且扼制奧地利皇室的勢力。幸運的是,法國連續出現了兩位偉大的統治者,亨利四世和黎塞留,他們沒有宗教的偏執,並且當他們不得不在政界範圍內承認宗教時,他們主宰宗教,而不是成為宗教的奴隸。在這兩個人的統治下,法國的一些治國之才得到了一種明確的指示,黎塞留規定把這種指示作為一種長期貫徹執行的總方針,它們包括:(1)加強王國內部的團結,平息或鎮壓宗教鬥爭,把權力集中到國王手裡;(2)抵制奧地利皇室的勢力,實際上這就必須與新教徒掌權的日耳曼人國家和荷蘭結為真正的聯盟;(3)把法國的邊界向東擴張,這樣遭受損害的主要是西班牙。當時西班牙不僅佔領了現在的比利時,還佔領著其它很久以前曾與法國合併的省份;(4)建立和發展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以增強法國的財富,同時也是專門用來戰勝法國的宿敵‐‐英國。為了這一目的,法國再次期望與荷蘭結盟。這些就是著名的、天才的政治家們為指導其國家所制訂的政策要點。這個國家的人民已不再是無故地要求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