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5 頁)
君啊昏君,這貨竟然還在內廷玩起了cosplay,自己分飾商賈客戶兩角,還玩得不亦樂乎。
桓靈二帝果是東漢最黑暗的時期了,君主昏聵,宦權橫行,外戚得勢,以致後來的地方割據等。
便是後來以漢之繼承者自居的蜀漢政權,其丞相也不得不隱喻地說“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出師表》)。
而後世亦有一位君主讓宮女太監扮起商販,只為在內廷復原“江南之景”,可見歷史總不免次次迴圈與重複。
這位便是後世著名的明君,清乾隆皇帝。
也不知,當其自詡為文武雙全,又在一生中屢次興起文字獄時,這位有“文化”的乾隆大帝,是否會想到過自己的所為早已和“桓靈”重疊——
懷縣山家向來便是河內名門。
由人引入正堂,東位精神矍鑠的胖老頭雖已是雪鬢霜鬟,看著卻是紅光滿面,而一側的老太太,身材卻是瘦小,面目倒看著有些肅穆,很不如尋常老人家的眉目慈祥。
早有機靈的下人給說過,春華讓乳母放下張紀讓,下一段路便帶著弟弟親去拜見外祖。
“外孫女春華見過兩位長輩大人。”
在禮儀師傅徐氏手下磨了快三年,如今她行起禮來也有了點古典韻味,身量漸漸長開後,動作流暢又暗含嫻靜風雅之美。
行步止息,讓世家名門出身的這一室山家人不由都高看了一眼,尤其是上座那位看著便嚴厲的婦人,據說是山氏母親嫡氏。
也就在行禮的這一會兒,春華心裡迅速地評論了一回,自己的母親骨骼倒並不如外婆陶氏那樣的嬌小,母親還是隨外祖父多一些,看著也更有福些。
這家的老太爺山啟,便是山氏的親父,老人家比起妻子來看上去更和善慈祥些,也是十多年沒再見過大女兒,如今看著一個長相不壞,行止有禮的小女孩不由心裡也帶出了更多的慈祥。
“你便是阿媛的女兒春華?”
春華反應過來媛說的便是母親在孃家時的名字,回道,“是。”
“後面那小子?”
張紀也跟著長姐一塊行完禮,只是人小不知該說什麼便安靜地跟著。
見上座那位看著挺面善的老人叫自己,有些忐忑,“您叫我?”
春華微側頭訓道,“外祖正喚你,那裡這麼躲躲閃閃,還不上前。”
張紀很聽長姐的話,老實道,“是。”
山啟看著便對妻子笑道,“這性子倒不知隨了誰。”
陶氏不拘言笑,卻又不得在小輩面前落他面子,勉強應句,“看著還是阿媛會教孩子。”
這話透著淡淡的怨氣,讓下面在席跪坐的次媳李氏略有不安。
山啟只當不知,對張紀道,“後來的胖小子上來讓我看看。”
張紀看了姐姐一眼,見是肯定的眼神這才上前。
三歲的孩子還未脫了嬰孩的肥胖,一個紅光滿面的胖老頭,一個白白嫩嫩的胖小子,看著便讓人有泛起微笑的意思。
山啟隨意問了小孩幾句,便由陶氏問起下面跪著的看起來早是懂事的那個女孩,“你阿孃還好吧?”
“阿孃什麼都好,如今在家裡照顧的也好,只是特別想兩位大人。”
十多年未見,陶氏也是想念女兒,卻又怨道,“都是有身子的人了,還多操心些什麼。”
春華仍是帶著誠心的笑,“便如您言,如今有兩位外孫承歡於前,想來阿孃也會欣慰。”
陶氏這才開顏,也是難得夸人,“真是會說話。”
適時奉上自己的一二針線,又再座的各舅母們各評判了回,便一一見過在場的各位舅舅舅媽。
大舅舅山廖正在任上,見不到人,長子不在,倒是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