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蒼穹不塌,漢朝永存"(第4/5 頁)
家又怎能長久繁榮?”
“然而,北秦的威脅依舊懸而未決,我們絕不能在致力於國家恢復的同時,簡單地忽略了這個隱患!”劉啟進一步闡述道,“因此,我建議我們應該同時準備應對兩種可能的情況。”
皇帝劉好奇地問道:“這兩種情況指的是什麼?”
“一是備戰,二是修和。”劉啟直言不諱,“北秦已被漢朝重創,趙順治逃往大首都,黃銅家族的聲望已遭破壞。在建國第二個月,我漢朝軍隊在應昌一役中告捷,俘獲了秦昭宗的兒子、公主和首相,這一舉動無疑進一步孤立了草原部落與忽必烈的後裔。”
“我建議朝廷派出使者前往北秦各部落進行安撫,”劉啟提議道,“與遠方的部落結盟,對近處的部落發起攻擊,這是我們祖先運用了數千年的策略。那些與我們漢朝邊界相鄰的部落,不是被消滅,就是被我們納入統治。”
“至於更為遙遠的部落,漢朝可以採取更為寬大的政策,甚至可以承認烏斯哈爾對草原的統治地位,與他建立穩固的外交關係!”
儘管匈奴秦已被驅逐出中原,但在草原上,它依舊保有著強大的勢力,絕不能被忽視。並且,從地方行政體系來看,仍有許多完整的機構尚未遭受破壞。直到建國第十九個月,英布石在巴哈洱海一戰中徹底擊敗了秦軍,忽必烈的後代才最終喪失了對草原的控制。
實際上,自漢朝建立之初,之所以屢次發起對北方的大規模騎兵遠征,除了為了消除北秦的威脅,還有更深層次的考量。漢朝的目標是繼承秦朝的遺業,包括其遼闊的疆域,實現華夏與夷族人民的真正統一。
皇帝劉沉思片刻,眼神漸漸眯成一線,質疑道:“安撫?外交?你難道不擔心養虎為患嗎?”
“即使它是條傷虎,我漢人的力量也是它數倍之強,何須懼怕?”劉啟微笑著回應,“再者,經濟手段亦可發揮作用!”
突然,皇帝劉的目光變得深沉。
“鹽、銅、咖啡和紡織品等物,中原皆能生產!”劉啟續道,“漢朝可以宣佈這些商品為禁運品,嚴禁對草原的交易。同時,我們亦可關閉邊境貿易之門,拒絕與草原進行此類交流。漢朝並不急需這些物資,但草原失去中原的補給,實力將大打折扣。那隻北秦的病虎,便會變成一隻弱虎!”
“好主意!”皇帝劉稱讚道,拍打著大腿,目光投向劉盈,“你確實思慮周全。”
“此外,”劉啟補充道,“雖然大規模軍事行動必須謹慎考慮,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完全避免戰鬥。我們可以在邊境地區部署精銳部隊,讓他們越境向北秦部落施加壓力,使其不敢輕舉妄動。與此同時,我們也能專注於國內的恢復工作,減輕百姓的負擔。”
“在短短九個月時間裡,隨著漢朝國力的顯著增強,以及國庫中充足的資源,足以支援數萬騎兵進行數月之久的戰役,我們現在發起新一輪的攻勢,仍為時不晚!”
“這真是太棒了!”皇帝劉興奮異常,緊緊地擁抱著劉啟,“你是我們的天才,我們劉家的驕傲!”
劉盈亦在旁聆聽劉啟的言論,不時點頭表示贊同。
如此年紀輕輕便能展現出如此智慧,實在是讓人驚歎。
這樣的洞察力和謀略,絕非七歲孩童所能具備!
“孫子,你真是我們劉家的寶貝!”皇帝劉深情地拍了拍劉啟的肩膀。
呂后也不禁驚歎:“陛下,我們的孫子說的是真的嗎?我生了這麼多孩子,還從未見過誰像他這樣年紀輕輕就能如此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這真是我們祖先賜予的寶貴禮物!”
“這正是漢朝的的希望,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皇帝劉笑著回應,“我們的孫子所言非虛,他的見解不僅正確,而且比朝中諸多大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