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2 頁)
徐道覆確實是個人才,他在沒有發兵之前,就在積極為打仗做準備,收集了大量造船的材料,戰事一起,十幾天就造出了許多大船,十分管用。何無忌與徐道覆對陣,卻只有小船,完全不是大船的對手,所率計程車卒很快四散潰逃,何無忌雖然勇武,但卻寡不敵眾,當場戰死。
何無忌的死訊傳來,東晉防線一瀉千里,朝廷大為震驚,甚至打算放棄京城,向北投奔劉裕。幸好劉裕已經得到詔書,留下南燕降將韓範、封融等人,自己率大軍南歸。(久而久之,他的得力助手劉穆之還是給韓範、封融安了個謀反的罪名,把他們都給除掉了。)
劉裕回到山陽(今江蘇淮安),聽說了何無忌戰死的訊息,擔心京城失守,便以精銳騎兵晝夜兼行,並帶著幾十個人微服來到淮上,向南來的行人打聽京城的最新情況。行人說:&ldo;賊人還沒到京城,假如劉裕現在回來,那就沒什麼可擔憂的了!&rdo;(可見劉裕在當時已經很被普通老百姓信任和看重了)劉裕這才放下心來,一路南行,渡過長江,進駐京口。東晉朝廷吃了定心丸,稍稍安定了一點。
然而只過了一個月,倒桓的另一名功臣劉毅就在與盧循的對陣中打了敗仗,形勢再度吃緊。原來盧循、徐道覆連克數郡,劉毅一直在生重病,沒能及時出兵,他的病一好,就決定南下徵討盧循。劉裕生怕劉毅輕舉妄動,親自修書一封,勸他說:&ldo;賊人新近獲勝,鋒芒正勁。我現在就要造好船隻了,待我完工,便與你一同發兵。&rdo;劉裕並許諾克敵制勝時,將長江上游的委任大權都交給劉毅,還怕他不聽,派了劉毅的從弟劉藩前往送信。劉毅呢,決然不從,怒道:&ldo;當年我不過是將功勞讓給了劉裕而已,你還真以為我比不上劉裕麼?&rdo;說罷,把書信扔在地上,親自率領兩萬水軍,從駐地姑孰溯江而上,進兵尋陽。
這時盧循的西路軍已經攻下巴陵,正要攻打江陵,徐道覆的東路軍則已逼近尋陽,聽說劉毅來了,立即派快馬通報盧循說:&ldo;劉毅兵眾很多,成敗之事在此一舉,你我應該合力對抗。此戰若捷,則天下可定,江陵更不足憂了。&rdo;盧循十分高興,便從巴陵順江而下,與徐道覆聯兵一處,共同進軍,與劉毅的軍隊在桑落洲(今江西九江東北)大戰。盧循的兩路水軍有十萬之多,劉毅完全不是對手,一敗塗地,丟了船隻,帶了幾百個隨從步行逃走,其餘部眾、船隻、武器都被盧循繳獲。
(由何無忌與劉毅的失敗也可看出,他們兩人與劉裕雖然同為起兵消滅桓玄的頭號功臣,但在能力上是有高低的。何無忌、劉毅在心裡都不服劉裕,可戰績畢竟是擺在那裡無法抵賴的,劉裕的的確確配得上晉末第一人的稱號。)
盧循與徐道覆乘勝殺到江寧,前方已近建康,將士人數達到十幾萬,船隻前後綿延數百里,聲勢無比浩大。建康城內能抵抗計程車兵只有數千,眼看京城不保,要求朝廷過江北遷的呼聲越來越高,孟昶更是認定劉裕不是盧循的對手,劉裕則認為:&ldo;朝廷一旦遷動,全域性就會土崩瓦解,江北又哪裡保得住?如今雖然兵士不多,但還可以打一仗。如果打贏了,則上下都安全,若是真的打不贏,我自會承擔責任,以身殉國,又怎能苟求寸日存活?我計已定,你不用再說了!&rdo;孟昶仍舊無比悲觀,便向朝廷上了一份表,說自己贊同劉裕北伐不對,以致現在社稷危殆,寫完後便服毒自殺。
事實上,孟昶算對一半,而劉裕則算對了另一半,以賭徒的性格,有一半的把握,就至少要博他一博。最後的結果證明,劉裕的眼光準,運氣好,博贏了。先說孟昶的一半,盧循身邊的將才徐道覆,不但有識,而且有膽。他知道己方已處絕對優勢,而劉裕的軍隊為傷病困擾,還在休整之中,正是畢其功於一役的時機,便向盧循請求,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