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北魏滅北涼後,在關中各地分設軍事重鎮,對各胡實施統治。比如羌人聚居的地方設立了李潤鎮(今陝西大荔北),在氐人聚居的地方設立仇池鎮(今甘肅成縣西北),而在盧水胡人聚居的地方,則設立了杏城鎮(今陝西黃陵西南)。杏城一帶的胡人,都成了盧水胡(這是一種文化層面上的民族認同。北朝時期的所謂的民族,往往更多的是文化上的稱謂,而非血統。比如起事的蓋吳,血統而言應為羯胡,但仍被劃歸盧水胡一族)。非鮮卑的胡人地位遠低於漢人,他們不僅被迫遷徙,而且還要承受更加沉重的賦稅,胡人們的強烈不滿終於轉化為反抗的力量。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是個讓北魏君臣提心弔膽的年份。前一年,由於北擊柔然未果,河東強豪薛永宗、薛安都據汾曲(今山西臨汾南)發動起義。鮮卑人正發愁呢,關中又風傳&ldo;滅魏者吳&rdo;,蓋吳乘著人們傳播謠言的時機,在杏城聚眾反魏。一擊石驚起千層浪,不但盧水胡人紛紛響應,氐、羌、屠各、漢等各族人民都爭相投奔。蓋吳很快擁有了十幾萬兵馬,他派遣使者前往南朝的宋國,請求歸附。
北魏的長安鎮副將拓跋紇沒把蓋吳放在眼裡,帶了一支軍隊前去鎮壓,結果幾乎全軍覆沒,拓跋紇戰死。蓋吳的隊伍繼續壯大,震動了平城的北魏朝廷。拓跋燾派了高平敕勒部騎兵奔赴長安,又命將軍叔孫拔統率並、秦、雍三州士卒屯兵渭北,全力抵禦蓋吳南下。蓋吳派兵進攻長安,與叔孫拔的精騎大戰一場,戰死了三萬餘人,遭受了第一場挫敗。
蓋吳見攻打長安受阻,便派遣別部統帥白廣平向西進軍,攻打新平(今陝西彬縣)。西面果然是群胡混雜,蓋吳的軍隊還沒到,安定(今甘肅涇川北)等地的胡人便雲湧而起。蓋吳又分兵東掠臨晉(今陝西大荔東南)以東地區,在黃河邊被北魏將領章直擊破,淹死的人就有三萬之多。(蓋吳的部眾雖然氣勢很驚人,人數也多,但基本都是處於社會最底層深受壓迫的胡人,其戰鬥素質非常之低。蓋吳想依靠民眾的憤怒和人海戰術與訓練有素、機動力強大的北魏騎兵抗衡,畢竟是極困難的。)
河東的薛永宗聽說蓋吳在關中起兵,受到振奮,立即派人與他取得聯絡。蓋吳得到友軍支援,頗為得意,便在杏城自稱天台王,設定文武百官,並任命薛永宗為秦州刺史,共同打擊北魏。
薛永宗在河東的軍事行動並不順利。他進攻聞喜一帶,當地沒有什麼守兵,本應該是輕而易舉拿下的,沒想到聞喜的強豪自行組織起武裝力量,將其擊退。倒是其族人薛安都順利地攻佔了弘農(今河南靈寶北)。為了阻斷蓋、薛兩家的聯絡,拓跋燾命薛拔糾集宗族百姓,沿黃河築起壁壘,然後,又派殿中尚書拓跋處直等將領率領兩萬騎兵討伐薛永宗,另一名殿中尚書乙拔率領三萬騎兵討伐蓋吳,至於進入隴右地區的白廣平,則由西平公寇提以一萬騎兵對付。
這時蓋吳的控制區域已擴大至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天水、略陽(今甘肅莊浪西南),東至河東,南至渭水。蓋吳又向南朝遣使,呼籲宋國出兵援助。奇怪的是,一向對北伐很有興趣的宋文帝,這回卻似乎打不起精神,只是象徵性地封蓋吳都督關中、隴右諸軍事,及雍州刺史,並命宋國一方的雍州和梁州計程車兵駐紮在邊境線上,遠遠地為蓋吳作聲援,這樣可憐的一點所謂的反應,估計是要遭來蓋吳的強烈鄙視的。
那麼宋國為何對於北方的亂事如此冷淡呢?我想,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宋國內部權力鬥爭剛剛平息,北伐的構想已有,但尚在策劃階段,不宜倉促出兵;另一方面,恐怕是因為他們認為拓跋氏是鮮卑,蓋吳是盧水胡,這兩派胡人鬧起來,充其量是狗咬狗的內亂,自己還是一邊坐壁上觀為好。可惜,可惜,鮮卑人在境內到處&ldo;救火&rdo;的機會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