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軍火交易(一)(第2/2 頁)
是曾經刀兵相向。
你說他是水匪,在南直隸,都沒有關於他的通緝令,何來水匪一說?”
董象恆臉色窘迫的說:“這…實不相瞞,鄭船主確實要本官帶話,想要從鍾公子手裡買一些火器,因為怕公子不肯賣,所以才要本官,扣押了公子的貨。”
鍾君義聽了後頓時釋然,如果只是買火器,而不是其他方面刁難,這就好辦多了。
但鄭家為了買火器,扣押自己的貨,鍾君義非常不喜。
如果不坑他一把,真以為自己好欺負。
鍾君義正色道:“鄭家想要買火器,大大方方到東明來找我就是。
實不相瞞,這兩年來,天雄軍大戰數場,我鍾家一直舉債度日。
僅憑與建奴一戰,就花費了五百萬銀子。
可從建奴手中,奪回來的財物不足兩百萬。
加上有些人惡意擠兌東明幣,鍾家也是損失了大量銀子。
要不是幾位王爺鼎力相助,我鍾家怕是早就破產。
鄭家想要我東明火器,只要答應我的一些條件,鄭家想要多少都行。”
董象恆說:“不知公子有何條件?”
鍾君義說:“鄭一官海盜出身,原本與開臺王顏思齊,同是老船主李旦的部下。
老船主在東瀛薩摩藩聲望極大,就連薩摩藩城主,都要看他臉色。
可當老船主過世後,東瀛的那些倭奴,就開始打壓大明的商人遺民。
顏思齊率部在平戶起事,眼看就要拿下薩摩藩。
鄭一官為了獨吞李船主的勢力,勾結倭人,對顏思齊反戈一擊,幫薩摩藩平定顏思齊之亂。
尼德蘭人坐山觀虎鬥,藉機佔領臺灣,在臺南建築熱蘭遮城。
薩摩藩的島津城主,只給鄭家繼續通商的權利。
並以顏思齊作亂為由,驅趕大明遺民。
鄭船主以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顏思齊貪心不足導致,的確籠絡了人心。
可臺灣一失,福建又回不去,百姓無安身之地,只好在琉球安生。
若不是福建巡撫熊文燦,詔安海寇,鄭船主才得以在福建容身。
鄭船主也透過與東瀛的獨家通商權,才一步步到如今地位。
以鄭船主的為人,就算鄭家拿再多銀子,都休想賣我東明一門火炮。
但臺灣還有數十萬大明遺民,被尼德蘭人奴役。
君義於心不忍,所以我的條件就是,只要鄭船主能夠兩年內,把尼德蘭人趕出臺灣。
重新奪回臺灣島,完成熊巡撫之遺願。
君義武器可以半價賣給鄭船主。”
躲在隔壁的少年聽了鍾君義的話,偷偷的問鄭鴻奎說:“四叔,這鐘公子說的是真的嗎?”
鄭鴻奎不好怎麼回答,只好說:“當時四叔還小,是不是真如鍾公子所說,四叔也不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