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1/2 頁)
1948 年2 月23 日至6 月1 日,分兩階段舉行了美、英、法、比、荷、
盧六國代表參加的倫敦會議。這是對西德成立的一個關鍵的會議,西方國家
在德國問題上充分協調了立場。會議發了一系列內容細鎖繁雜的公報檔案,
統稱為&ldo;倫敦協議&rdo;。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在西方佔領區召開德國的制憲會議,起草憲法,為成立政府作好
準備。
第二,魯爾的煤和鋼由美、英、法、比、荷、盧和西德等七國共管;另
外簽定關於魯爾地區管理的法規。
第三,在對西德的全面軍事佔領結束後,西方盟國繼續佔領魯爾和萊茵
河。
&ldo;倫敦協議&rdo;把蘇聯排除在外。以上三點之中,第一點是最主要的,因
為實現了這一點,德國就完完全全一分為二了。協議公開後不久,德國西部
地區和南部地區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立即在科尼希斯泰因溫泉召開了一次討論
會議。阿登納主持了這次會議。6 月10 號,基民盟發了一張宣告,嚴厲地拒
絕了&ldo;倫敦協議&rdo;的部分內容。
自然,不可能指望美英法三大國在這時會重視德國人的主張,德國人不
喜歡魯爾和薩爾從他們的國家分離出去,也不希望國家就此分裂。基民盟的
宣告表達了此種願望。但協議本身是三大國彼此妥協的產物,盟國不理會德
國人的抗議。在倫敦會議上,法國作出了讓步,放棄了分離萊茵蘭的主張,
美英也就支援法國要國際共管魯爾的要求,更何況魯爾問題本身牽涉到自身
的利益以及德國軍火工業潛力的問題,魯爾的國際共管和把薩爾在經濟上並
入法國成了美英對法的妥協。
&ldo;倫敦協議&rdo;透過後不久,6 月18 日,美、英、法佔領當局宣佈三日後
在西佔區實行單獨&ldo;幣制改革&rdo;。這次行動成為觸發蘇聯在德國問題上採取
強有力行動的契機。自1948 年3 月美英雙佔區合併以來,蘇聯代表已退出盟
國管制委員會,並在醞釀採取一次更強有力的行動。6 月22 日,緊跟著西方
佔領區&ldo;市制改革&rdo;蘇聯也宣佈在蘇佔區和大柏林市實行幣制改革。6 月24
日起,蘇聯宣佈對柏林實行全面封鎖,對西方進入柏林的通道實行水陸交通
管制,只保留了三條&ldo;空中走廊&rdo;。蘇聯對柏林的封鎖達一年之久,東西對
峙,關係驟然緊張。7 月,蘇聯人關閉了最後一個還在活動的四國機構‐‐
柏林軍事管制總部。東西雙方都在加緊籌劃在各自佔領區建立有效政府。11
月30 日,柏林蘇佔區成立大柏林臨時民主政府; 12 月5 日,柏林西佔區
舉行議會選舉,組成市政府,柏林正式一分為二。
大柏林的分裂成了整個德國分裂的先聲。東西方都加緊籌劃在各自佔領
區內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統。兩個德國政府的成立已是指日可待。
通向波恩之路
&ldo;東歐‐‐俄國的範圍‐‐和西歐截然分開,這是一
個事實&rdo;
‐‐阿登納1945 年10 月寫給前
杜伊斯堡市市長魏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