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至聖先師一脈(第1/2 頁)
這一方天地的儒家,共出過五位,一品至聖,也就有著五條儒聖大道,可供天下儒生,學習,遵循。
至聖先師的仁義理念。
仁聖的性本善理念。
禮聖的禮法觀。
董聖的天人交感。
還有最近的,朱聖的克己復禮,存天理,滅人慾等等。
一般來說。
越接近現在的聖人,他的學徒,也是最多的。
就比如現在的大周,超過一半的儒生,遵循的主要理念,都是朱聖的克己復禮。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們就不遵循其他聖人的規矩了。
只是他們著書立說,都是在朱聖,存天理、滅人慾,這個大框架下進行。
會出現這種情況。
在顧長生看來,也是儒道修行的規則,造成的影響。
這個世界的儒家修行,在顧長生看來,其實就是造房子。
聖人打地基。
聖人之下的亞聖、半聖們,添牆砌瓦。
半聖之下的君子、大儒們,則是為房子裡面增添各種陳設佈局,讓房子看起來更為華美。
至聖先師提出仁義理念和有教無類。
劃定了一個框架,建立起了一個地基,在此基礎上得以成聖。
而至聖先師的七十二弟子,則是在這個地基上,又追加了許多,諸如,要不恥下問,要敏而好學等等之類的新東西。
但新歸新,到底沒有跳出這個框架,仍然是在這一個,名為仁義】的房子裡做調整。
但即便如此。
這些東西的提出,依舊足以讓至聖先師的七十二弟子,成就大儒、君子,乃至半聖位亞聖位了。
而在這之後。
仁聖提出的性善論,和性相近習相遠等等。
則是在至聖的地基外,又打下了一個新的框架。
如此一來。
仁聖的弟子,和那些靠近仁聖所處那個年代的儒生們。
面對兩個地基,一個,是已經被至聖先師,和靠近至聖先師那個年代的儒生們,填充的差不多,很難再提出新東西的有教無類、仁義學說】。
一個,則是被仁聖新鮮提出來,還沒有多少新東西的性善論】。
選擇哪一個地基,更容易成就半聖位,成就亞聖位。
不就是一眼就能夠看出來的了嗎?
是以。
每當一位聖人誕生。
他的學說,必定會引領後世千年的文人潮流,直到下一個聖人出現。
而眼下,這一位聖人,便是定下了存天理,滅人慾這個大框架,大地基的第五位聖人·朱聖。
在這樣的情況下。
選定其他聖人道路的儒生,自然也就變得少了許多。
即便有。
更多,也都是選擇,比朱聖只是早了千年的董聖的學說。
像建立起了清水書院的那位大儒,選定至聖先師學說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但,正因為稀少,一旦成就。
才更顯得難得!
而就顧長生,對清水書院許多規矩的瞭解。
雖然並未見到過那位大儒當年的風采,但也能夠感受到,這一位大儒,是真正將有教無類這個概念吃透的人物。
所謂有教無類。
並不僅僅是讓清水書院,無償招收學生。
同時,清水書院日常運營所需的錢財。
一方面,來自於那位大儒當年留下的義田,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於清水書院歷年走出的官員們,他們的捐贈。
但,這些捐贈的官員們,名字,並不會公佈。
直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