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2 頁)
這麼多年的反腐敗不能說不力。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大大小小的官員因為各種腐敗而被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所懲罰,但腐敗官員似乎是前赴後繼。中國領導層所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反腐敗力度越大,捲入腐敗的官員就越多。腐敗的廣度和深度隨著反腐敗的力度而提升。這並不是說反腐敗導致腐敗,而是一方面意味著腐敗已經深入到黨的機體,另一方面表明要對到目前為止的反腐敗舉措進行反思,為什麼這些舉措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改革政府與人民的關係
反腐敗的這種困難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和有關方面反腐敗的指導理論有關聯。正如中共高層歷來所強調的,反腐敗的確是政治改革的重要議程,就是說只有透過政治改革,反腐敗才能取得成效。但在實際層面,反腐敗往往和政治改革脫節。筆者一直強調,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改革必須從執政黨及其政府與人民的關係變革中來展開。從學理的角度來說,就是要改革國家和社會的關係。這些年來,不能說國家和社會的關係沒有變化。基層民主的推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系統權力的加強和非政府組織的興起等,都促使著國家與社會關係、進而是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係發生變化。但是,這些方面的變革在政治改革的議程中所佔的分量並不重,中國政治改革的焦點和軸心一直是體制內部的調整和變化。表現在反腐敗上,有關方面強調的是體制內反腐敗、在體制內部制約腐敗,而對利用社會力量反腐敗、利用外部力量制約內部腐敗強調得不夠,甚至對外部力量心有餘悸。
體制內反腐敗不可說不力。到目前為止,政府已經出臺了無數的法律、法規。黨內也是這樣,各種紀律、條規和檔案不計其數。最近這幾年,針對&ldo;第一把手腐敗&rdo;問題,中央有關方面正在推行黨委會常任制的試點。此外,中央巡視制度也正在推進。相信所有這些新舉措即使不能完全消除腐敗,也能夠對腐敗起到不同程度的遏制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內部反腐敗有其固有的侷限性。
就拿&ldo;第一把手腐敗&rdo;問題來說。顧名思義,第一把手就是一個部門或者地方政府的最高權力者。迄今,如何制衡第一把手權力的問題還遠遠沒有解決,更何況反第一把手的腐敗問題。如果第一把手是單個的個人還好處理一些,問題是第一把手往往並不是單個的個人,而是一個利益集團,就是說,反腐敗面臨的是圍繞著第一把手的一個龐大的利益關係網。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反腐敗?
集體性腐敗必然掩蓋資訊
自從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各地的腐敗越來越具有集團性質,例如早些年的湛江案和寧波案。在最近的上海陳良宇案中,儘管多數幹部還是好的,但陳良宇周邊也聚集了不少官員,可以說是一個腐敗的小集體。在面臨集體性腐敗時,上級政府必須付出巨大的資訊成本。反腐敗首先要得到腐敗的資訊,這樣的資訊從何而來?儘管中國建立了很多內部資訊管道,但當集體腐敗時,內部資訊管道的有效性就成為問題。因為任何一個腐敗的集體必然能夠有效地隱瞞資訊,甚至能夠做到滴水不漏的程度。當集體腐敗時,這個腐敗集體必然拼命抵制上級權力機關的幹預。
在遠華案中,因為官商結合,中央有關部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突破口。在處理陳良宇案過程中,中央派出了龐大的隊伍,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和巨大的精力,才使問題得到解決。人們在慶幸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是否也應當計算一下反腐敗的高額成本呢?如果很多地方都存在著集體腐敗,那麼中央如何反腐敗?即使能反,又是否可以持續呢?
因此,反腐敗必須引入外部社會力量。外部社會力量的引入可以遏制腐敗的發生。在談論外部力量反腐敗時,一些人擔心的是,在現代中國社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