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學派制衡(第1/2 頁)
趙盞道:“今宜清中書之務以立大計,重六卿之權以總大綱;任賢使能以清官曹,尊老慈幼以厚風俗;減進士以列選能之科,革任子以崇薦舉之實。”王淮道:“襄漢者,敵人之所緩,今日之所當有事也。控引京洛,側睨淮蔡,包括荊楚,襟帶吳蜀。沃野千里,可耕可守;地形四通,可左可右。”趙盞道:“朝廷徙都建業,築行宮於武昌,大駕時一巡幸。虜知吾意在京洛,則京、洛、陳、許、汝、鄭之備當日增,而東西之勢分矣。東西之勢分,則齊秦之間可乘矣。四川之帥親率大軍以待鳳翔之虜.別命驍將出祈山以截隴右,偏將由子午以窺長安,金、房、開、達之師,入武關以鎮三輔,則秦地可謀矣。”他略微沉默。“陳亮早些年的《中興五論》雖然與我行事不完全相同,諸多想法卻不謀而合。預想的倒不錯,他肯定不知道做起來到底有多難。就說相對簡單點的遷都,花了兩年多時間,數百萬兩銀子。之前國庫窮的幾乎是叮噹響,別說沒有富餘的銀子,年底還要倒貼。現在雖有起色,仍遠遠不夠。沒有錢,許多改革無法施行。至於任賢能,清官曹,歷朝歷代有誰做到了?不瞞各位,我根本沒想過徹底清除貪腐。或者說,根本沒敢想。重典懲治,只是讓他們有所忌憚,少貪點,能不伸手就不伸手。之前殺過貪官,到現在也有不少人在罵我吧。”趙雄道:“任何朝廷政令,都不能保證所有百姓能夠理解。有不明白的,官家不用放在心上。”趙盞說:“右相不用安慰我。我殺貪官,尋常百姓歡欣慶賀。他們怎會罵我?罵我不是尋常百姓,盡是讀書人。未入仕的讀書人,做官的讀書人,他們罵的最狠。甚至之前我受傷昏迷,許多讀書人欣喜若狂,說太子殺士大夫,違背祖宗遺訓,遭了報應。昏迷的好,最好別醒,死了更好。不知道多少人整天燒香拜佛希望我死。”官家提到了死,幾名宰執急忙站起。趙盞說:“若不是我,或許士大夫的地位能夠得到保證。貪贓枉法,殺人重罪,也不會有性命之憂,朝廷無論如何都會網開一面。我還是醒了,非但沒死,活的好好的,讓他們失望了。”趙雄道:“官家千萬別這般想。懲治貪腐,利國利民。或許有很少的官員想不通,他們早晚會想通。等他們想通了,就會明白官家的良苦用心。”趙盞道:“尋常百姓都能想明白,讀書人,明事理,想不明白嗎?無非是涉及到自身的利益,他們裝作不明白。這時候,還講什麼利國利民?國家利益,豈能與自己的利益相提並論?不用跟那部分官員解釋太多,說一堆大道理,不如當著他們的面,殺幾個貪官更有用。人性,趨利避害。有點腦子的人就懂得權衡利弊。為了貪點錢,搭上性命,身敗名裂,值得不值得?” 趙盞將杯中的茶喝乾。“各位都坐下。只要我還在位,對貪腐絕不留情。發現一個,重懲一個。嚴管官員,官員犯法,罪加一等,沒有任何特權。”他長舒一口氣。“先不扯別的。說說陳亮。他能想到這些,就是王佐之才,做個尚書,大材小用了。”王淮道:“陳亮現任正五品建寧知府,如任學部尚書已是越級提拔。此後政績優異,並無過錯,方可託付大事。”趙盞道:“左相說的不錯。學部尚書還有別的人選嗎?”王淮沉思片刻。“臣暫時想不到了。”其他宰執也不開口,都知道趙盞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該如何用人,該用誰,臣子可以舉薦,官家才能最後決定。趙盞道:“記得前年科舉主考官三人,吏部尚書楊萬里,禮部尚書尤袤,翰林學士院學士洪邁。去年科舉主考官還是他們三人嗎?”趙汝愚道:“去年主考官兩人,沒有禮部尚書尤袤。尤袤當時身體抱恙,便少了一人。”他略微停頓,問:“官家是想讓洪邁做學部尚書?”趙盞問:“各位覺得如何?”范成大道:“洪邁做外官時重視教育,建立學館,歷年政績評優。任學部尚書,臣認為合適。”趙雄道:“翰林學士院學士,滿腹經綸,很不錯。參與過朝廷政事,又治理過地方,能當此大任。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