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頁)
剩餘。這本書就是父親給我題寫書名的:《豐收》。
十五,第一次上電視。那是二零零一年十月十八日,由於三妹在忻州電視臺工作的原因,正好她隨身帶著一本我的詩集《月*人》。這本書讓電視臺《社會*》欄目組組長驚奇無比:如今這個社會,還有人寫詩?於是,以詩人為主題、以詩歌為新聞的專題片,在詩人生活過的地方開拍。忻州才女董靜清出任製片人,美麗漂亮的劉曉燕出任主持人,資深掌鏡董瑞軍親自出手,一曲《眷戀》,拔動了詩人內心世界的那根情絲……
十六,第一次擔任評委。那是我在忻州地區供銷社工作期間,具體日期忘記了,好像是在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三年之間,有一年地區供銷社組織一次迎七一朗誦會,當時地區供銷社主任是郭雲(代縣人氏,原先在忻州市報社工作,寫得一手好詩),他老人家對我的文采是欣賞的,當時供銷社牆報的稿子,基本上都是我一個人寫的。因此,他請我出任評委,舉牌亮分,公開評比。自己也在眾人面前,實實在在出了一次風頭。
十七,第一次辦刊物。我在忻州地區貿易貨棧工作期間,也就是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三年之間,因自己身處商業系統,又自居一名文化人,會寫幾句歪詩。當時國家商業部部長鬍平,他老人家積極倡導企業文化,我相應地搞起一個狐朋狗友的聚會——《企業文化》編輯部,自編自印,自己組稿。這樣出了二期:第一期為試刊,第二期為正刊第一期,之後就停刊了。原因是經濟沒有保障,好在我還儲存著這麼二本。
十八,第一次辦報。因為自己會寫幾篇文章,給北京《*與法制》投過幾次稿,當時與我聯絡的負責人叫許冬,他老人家派我在山西地區負責組稿。為此,我以《共和國豐碑》駐山西辦事處名義,出了七期《山西人》(內刊)報紙。自己劃版,自己寫稿,當然主編也是自己。不幸的是,後來也因經濟困難停辦了。
十九,第一次採訪。那是一九九二年的事情,因為同學張保燈在《忻州市報》社工作,也因為自己平時喜歡寫些東西,所以去他那裡的機會就多一些,也就認識報社一些人員,其中有一位名叫趙補蓮,她老人家與她男人馮源潮正編一本《秀容驕子》的書,讓我給她寫一篇稿子,採訪忻州市播明糧站站長王亮田。之後往返數次,終於寫成一篇稿子。
我的第一(下)
二十,第一次做生意。那是一九八八年秋天,忻州市召開秋季物資交流大會,主會場就在單位(忻州地區貿易貨棧)門口。內人與我商量:咱們也該做些事情呀!然後就在單位門口擺起攤,單位負責人也同情我的身世,先從單位取上貨,賣完再給錢。初次經營還可以,掙錢不多是次要的,關鍵是在我人生長河中,還有這麼一段“經商”的經歷。尤其是內人,與人交談的口氣與語氣,充分表現出一個生意人應有的素質與修養。同時,也為一九九四年在商貿大廈承包櫃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二十一,第一次當老師。那是二零零三年非典期間,因為無事可幹,我回到村裡休生養息。此時,村裡的學校也隨形勢放假,全村娃娃都在街上玩耍。我看在眼裡疼在心上。能不能辦一個輔導班,讓村裡的孩子們學一些東西呢?我這樣想著,村裡的孩子們也就來了!先是一個,後來又來了三個,再後來有十幾個。有初中生,有小學生,每天上午二小時,下午二小時。遇到有心人,也可能多補一個小時。這個經歷對我影響很大,彷彿我又回到了祖父生活的那個年代。
二十二,第一次加入社會團體。那是*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經高中同學趙建榮等人介紹,我加入了中國*促進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