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的同學們,他們借題發揮,故意將此事與我祖父聯絡起來,說我是現行四類反革命分子的孫子,是故意把毛主席畫像扯開的,說我對毛主席有仇恨,說我想變天。然後召開全校師生大會,還請來幾個村裡人,他們的身份是駐學校貧管會的代表,讓我站在講臺上做檢查,讓我低著頭……
這次刻骨銘心的記憶,使我親身感受到政治是那麼可怕。一位十歲的孩子,他懂什麼?每當我想起這件事來,有些村裡人就變得醜陋無比,隨之而來的仇恨,又給我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神經衰弱。
五,第一次投稿。那是我在忻縣商業學校讀書期間,也就是一九八零年十一月三日至一九八二年七月十日。我在學校寫了二個電影劇本:《杜鵑啼血》和《潘萍》。隨後將二個劇本寄給北京《劇本》編輯部。之後數日,我收到《劇本》編輯部的退稿信。
這封發黃了的退稿信,我像寶貝似地儲存著,它記錄著我的歷史,二個劇本的原稿,卻不知去了哪裡?
六,第一次出遠門。那是一九八二年十月六日。我從忻縣商業學校畢業,分配到呂梁地區參加工作。那天還是我尊敬的本家三嫂(胡喜蘭)出殯之日。父親把我送至太原火車站,之後我登上開往呂梁的汽車。
至今我還儲存著那天從寺莊開往太原的火車票,也算是一個記憶吧!
七,第一次給父母寫信。一九八二年十月六日中午時分,我來到了呂梁地區所在地——離石縣城,身上揹著行李,來到地委大院報到。當天晚上,躺在呂梁賓館的床上,給父母寫信報平安。
八,第一次寫詩。在呂梁行署科委工作期間,思念家鄉之情日積月累,竟然能將這種感情寫成詩歌,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情。當時只是想寫,具體到寫好之後要不要發表,想不想發表,那是我夢境中的事情。詩人這頂桂冠,在我看來,是那麼的遙遠而不可及。
九,第一次發表詩歌。在呂梁工作期間,我寫了一首小詩《童年》,送給離石縣文化館,之後沒幾天,這首小詩就登在離石大街上的文化宣傳欄內。只可惜這首小詩的原稿丟失了。
十,第一次穿西服。也是在離石工作期間,當時電視上正上演香港電視連續劇《萬水千山總是情》,我看到裡面有個演員身穿西服,而且脖子上還打著一個領結,非常漂亮。後來,自己也上街買了一個,感覺就是與眾不同。
十一,第一次去北京。那是一九九零年五月初,我收到河北省承德地區群眾藝術館的邀請函,請我去參加詩歌創作筆會,並出席中國首屆“金山杯”詩歌大展賽頒獎大會。因為那時妻兒都沒去過北京,所以提前走了幾天,來到北京,投靠本村的一位爺爺,他老人家叫邢相禹,在北京外文書店工作,是村裡有文化的名人。
那次,我與妻兒登上了天安門。
那次,因為出門在外,很少喝水,兒子得了扁桃體炎。之後數年手術不提。
十二,第一次參加詩歌創作筆會及頒獎大會。時間同上,地點同上。在此結識了許多全國著名的詩人,如王家新老師,鄒靜之老師,朱先樹老師,等等。
十三,第一次登上長城。時間同上,長城是指河北省境內的金山嶺長城。
十四,第一次出版個人專集。文人出書,應該說是瓜熟蒂落的自然現象。現在的情況是,你不會寫也行,只要你有錢,你就可以把別人的名字,換成你的名字;你就可以把別人的思想,換成你的思想。然後,聘請幾位名人,寫一些吹捧你的序言。然後買一個書號。然後你就成了作家。
二零零零年正月,我有了出版自己文集的想法。原因是許多年青詩人都出了個人專集,自己好歹也算個文人,考慮到經濟這個因素,所以我選擇了報告文學。那本書出版後,效益還是可以的,首先是不賠錢,還有一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