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第1/2 頁)
這個世界上想要反改革的人不少,可是想要做官發財的人更多,這些人見到張居正的榮耀,怎麼可能不羨慕?一時間輿論大變,以身許國張太嶽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當然了,這個風向一大半是朱翊鈞讓內廠散播出去的。
原本張居正也不用走得這麼著急,可是馬上要入冬了,皇帝的婚事就要提上日程了。張居正新喪重孝,留在京城自然就不合適了。
原本朱翊鈞的大婚自然是要張居正主持的,現在他也沒辦法主持了。
為了沖淡廷杖死人這件事情,皇帝大婚的事情就被拿了出來,最重要的是秀女進京了。經過大半年的選拔,為皇帝選拔的秀女終於進京了。
在經過皇宮的選拔,大明這一代的皇后就要在這群姑娘裡面誕生了。
雖然是給自己選皇后,可是這件事情事實上和朱翊鈞的關係不大。張太后和李太后兩個人都盡心盡力的,其他的事情都很少過問了,全都把精力放在了這件事情上。
原本大家都以為張居正會悄悄的走,可是誰都沒想到,在張居正離京之前,皇上要駕臨張府。
雖然對外沒說,可是傻子都看得出來皇上這是為張居正送行的。這個訊息一出來,震撼著有之,羨慕者有之,不屑者有之,不過很多人嘴上雖然不說,可是心裡面卻異常的嫉妒。
張居正本人也被這個訊息震撼的不行,他沒想到皇上要到自己的家裡面來。
皇上要來,張家自然是要準備的,除了張家,各個衙門也要準備,好在朱翊鈞早就吩咐下去了,倒也沒有太忙亂。
第四十一章 朕待先生歸來時
當朱翊鈞的聖駕來到張府門口的時候,張家大大小小的人全都來到了門口迎接。張居正帶著他的兒子站在最前面,隨著太監的喊聲,所有人全都跪在了地上。
朱翊鈞從御輦上下來,邁步走到了張居正的面前,伸手將張居正攙扶了起來。
「先生,節哀!」朱翊鈞先壓低了聲音對張居正說了這句話,然後才轉頭對周圍的人說道:「都平身吧!」說完這句話,朱翊鈞和張居正一起進了張家的正門。
皇上駕臨張府,自然是聲勢浩大,張家自然是榮光無限。
進了大門之後,院子裡面擺放著香案,眾人跪下,太監宣旨,這是朱翊鈞給張家的賞賜。畢竟你來臣子家裡面一趟,如此大張旗鼓的,沒賞賜就說不過去了。
東西賞了一大堆,朱翊鈞又加封了張居正的老爹張文明江陵伯,以伯爵之禮下葬。
這是死後的哀榮,張居正整了整自己衣冠,恭敬的跪在地上,三拜九叩,然後才從太監的手裡面接過了聖旨。這個封賞無論是對張居正,還是對張家,異常的重要。
江陵伯,歷史上是真的有這個爵位的,也是給張家的,只不過給的不是張居正的父親,而是張居正的重孫子張同敞。
崇禎十三年,人們以為明朝中興在即,但是,大明其實已進入死亡倒計時。崇禎下旨破格起用張居正的長重孫張同敞,任職中書舍人,希望他能夠繼承祖先的光榮傳統。崇禎皇帝召大臣應以張居正為楷模,為大明盡忠。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起義軍兵臨北京城,關外清兵趁火打劫,揮師南下。
無論是崇禎皇帝,還是朝堂群臣,都意識到內憂外患,大明王朝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張居正的後人卻沒有讓崇禎帝失望,國破山河在之際,張居正的長重孫、一介書生張同敞,主動站了出來。
此時崇禎帝已經無兵可用,張同敞請崇禎派自己南下調兵。崇禎帝也對張同敞借張居正的影響力調兵勤王抱有一絲希望,於是照準。
張同敞日夜兼程,可惜他還未召來幾個兵,崇禎帝就已經殉國於煤山了。此後清兵入關,綿延近三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