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部分(第4/4 頁)
儘管直到蘇俄崩潰前夕,這裡的生產都未曾停止,可分佈在這一地區的工廠並未能挽救蘇俄的命運,甚至在蘇俄政府流亡後,駐守在這裡的上百萬軍隊,面對中國、軍隊的進攻,除少數部隊隨同崔可夫撤入草原、森林外進行遊擊戰外,絕大多數部隊選擇了投降。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軍隊的投降挽救了這一地區,使得這裡的工廠未遭受戰爭的破壞,從而使得這裡的人們,不至於因失業而陷入飢餓,而對於北方軍管區而言,他們幾乎不費一槍一彈,便獲得了這片龐大的工業區以及數百座大型工廠。
冶金廠高聳的煙囪噴吐著煙霧,電廠的冷凝塔噴吐著白色的蒸汽,春天裡的下塔吉爾處處皆是濃濃的春光,曾經冰天雪地的郊區此時完全被翠綠所籠罩,草原上更是長滿了漂亮的野花,不過,作為城市來說,除去工廠外,這座城市並不像是城市——坑坑窪窪、滿是泥沼的道路,低矮的木屋土房,即便是許多工廠的廠房亦顯得極為簡陋,也難怪,這裡絕大多數工廠都是幾年前從西方遷移的,像城內最大的企業下塔吉爾坦克廠的裝置,就有來自烏克蘭、列寧格勒以及莫斯科等地的裝置,廠房也是因陋就簡的用最快的速度搭建起來的簡易廠房。
曾經這座工廠是全蘇最大的坦克製造廠,而現在下塔吉爾坦克廠卻早已易名為“北方汽車下塔吉爾汽車製造公司”成為一家中資民營企業,甚至,就連同曾經的設計局,亦被更為名“汽車設計所”,不過設計局中的大多數最優秀的工程師,卻早在去年即隨同蘇俄政府一同流亡印度,現在,這座三層高的簡易樓房內的工程設計人員,有半數來自中國,甚至還有幾名來自日本的工程師。
依如城市正在大興土木的建造建設一般,在工廠內亦同樣在進行建設,新的廠房以及新的廠內道路,都在有條不紊的建設中,但工廠的建設並不妨礙工廠的正常生產,就在一個月前,由第一批十輪卡車即已從簡陋的生產車間內駛出,從而標誌工廠轉產的成功,但是對於企業管理者而言,他們並不能滿足於企業的現狀。
“……現在,雖然我們生產出的汽車供不應求,但無論是客車、公共汽車亦或是卡車,它們的市場總會飽和,我們必須要著眼於未來!”
在工廠設計室內,面對175名來自內地、日本以及本地的工程師,高吉玉說完這句話,便將菸蒂按滅,待翻譯將他的話翻譯完成後,他才接著說道。
“我相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收入的增加,未來在北方地區,每一個家庭都至少擁有一輛汽車,汽車將會成為家庭的必須品,而目前,我們的汽車卻更適合內地市場,即便是適應低溫環境的金鹿汽車,受限於惡劣道路條件,亦面臨很多問題……”
作為汽車廠經理,在翻譯將他的話翻譯出來的時候,高吉玉的眼光不時的從在坐的工程師身上掃去,他們的神情各異,那些俄裔設計師依如過去保持著沉默,而內地以及日本工程師大都是一副興致勃勃的樣子。
當經理講話的時候,卡爾採夫則和身邊的好友韋涅季科托夫在那裡輕聲聊著天,似乎經理的講話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對於他們來說,不合作、不抵抗,就是某種程度上的愛國行為。
“聽說了嗎?他們似乎不準備保留坦克生產能力!”
作為一名坦克機械師出身的工程師,卡爾採夫更喜歡坦克的設計與製造,而不是汽車。
“嗯,不是不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