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章 永遇樂、聲聲慢作業+青蒿素序(第1/6 頁)
【歷史的鏡鑑從來以血淚鑄成,那樣沉重卻又那樣容易被忽略。或許我們本不該說那麼多歷史,但辛棄疾也好,李清照也罷,都是歷史中的人物,是當時的歷史熔鑄了他們的血淚與詞章。幸得春風詞筆,猶有愁思不平,流響後世。
李清照的悲哀,實際是兩宋之際所有人的悲哀。後來的後來,山河破碎風飄絮,各人身世也如雨打飄萍般浮沉無依。“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櫻桃進士蔣捷遺憾的,哪裡僅僅是流逝的光陰?
我們有幸在詞裡看到了李清照掙扎的靈魂,痛她所痛,哀她所哀。也便記取了她的惆悵,她的心性。】
楚棠說得認真。
【當年,李清照同丈夫趙明誠回到青州老家,築歸來堂,以示歸隱之意。歸來堂,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她又取文中“審容膝之易安”一句,為自己取字“易安”。進一步表明自己自己的安恬閒適之意。
彼時夫家深陷黨爭風波,公公趙挺之病卒,趙家難在京師立足,青州舊居的生活不復昔日優渥,可李清照卻恬淡自處。
“易安”二字,是她的明達,也是她的心中所願。
可那時的她怎麼會想到,這不過只是她波折人生的序幕而已。她叫易安,而,時代浪潮的翻覆下,這樣一個女子到底是“難安”了。】
略帶嘆息的聲音下,是忽然動起來的畫面和隨之而起的悠長歌聲:“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一個字一個字如珠落玉盤,又似雨打梧桐滴滴敲在眾人的心上。歌聲裡,那耀目的女子衣衫輕薄飲酒行舟藕花深處,歸來於燈下吟一闋記遊佳篇;
她朱唇輕點良人相伴漫步燈火闌珊,換得一二金石字畫細細賞玩;她勞燕分飛良人痛別,她亂世浮沉不得安息,她獨上小樓滿懷愁緒一潸然,卻只怪花色殘
一切的吟唱,一切的詠歎,都凝結在一個背影、一本泛著滄桑的《漱玉詞》。
歌聲消散,李清照久久不能回神。那是她未曾經歷的波瀾壯闊的一生,那是她不曾獲知的跨越千古的惋惜惦念。
她心中忽然升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後人透過她的詩文試圖觸碰她的靈魂,又用一段段亦古亦今的文字試圖與她交心,知音千載,不外如是。
她提筆,憑著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將剛剛吟唱的詞句一一抄錄,也算成全一段心神交匯。
東晉。
陶淵明渾濁的眼中隱有水光閃過:“李清照有易安之性,命途卻與她難安一生,上蒼何其殘忍。”
唐朝。
李白對這個與自己同姓的小輩又是欣賞又是心疼:“明明身處繁榮之邦,卻遭如此離亂,宋朝真是唉!”
尚在盛世的詩仙無法想象“茫茫走胡兵”的安史之亂,自然也無法想象異族入侵、江山傾頹的宋朝,錦心繡口的詩人第一次無言,煩悶地灌下一杯酒。
晏殊歐陽修範仲
淹蘇軾等人別開眼,既憐後輩遭遇,又痛宋室江山。
另一邊,卓文君班昭蔡琰上官婉兒薛濤個個嘆息,她們最初還不服這“千古第一才女”的名頭,自忖己之才思不亞於李清照,可才思筆力或有比肩之機,情志之厚重卻如何企及?就像水鏡說的,李清照是在用血淚寫詞啊!讓她們如何比得過?
一眾女兒低眉:“雖是如此,卻幸無此筆。”
唯求安平世。
坊間,許多倡優歌伎默默將剛剛那首歌的歌辭和旋律記了下來,即使這首歌中的唱法與她們所習慣的有許多不同,她們卻還是想以自己的方式給那位才高疏闊、一生動盪的女子送去一些感佩與安慰。
更有女子深感於李清照的家國大義慨然情懷,將之作為自己一生操行的榜樣。很多女童也自發學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