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2 頁)
眼下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實際上不足萬人,可我20餘萬東北軍卻受&ldo;不得抵抗&rdo;命令之束縛,這究竟是為什麼?他越想越感到茫然,而茫然又更加重了他的痛苦。
想當初張少帥決定改旗易幟歸順南京國民政府,趙鎮藩是打心眼裡擁護的。歸順中央,全國抗敵。我東北有了全國作後盾,還怕日本人再來染指?!可他怎麼也想不到,歸順,到頭來卻歸來個&ldo;不得抵抗&rdo;,那還有什麼歸順之理,這道命令使他在憤懣中備感壓抑,更令他焦急。眼下日本人戰刀磨得雪亮,可我們都在幹什麼?
近兩個月來,日本人從東北軍眼皮底下頻頻向奉天調入軍火,一車車用蓬布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東西從奉天南站卸下,運進日本兵營。而且白天、黑夜不停進行攻擊演習,矛頭直指奉天城和北大營,使奉天四圍充滿劍拔弩張、大戰在即的火藥昧。趙鎮藩心裡很清楚,這決不是日本人在向東北軍示什麼威。日本人早已認為他們夠威風的了。那麼日本人究竟想幹什麼?這麼細細地一想,他那顆空落落的心就更不踏實了。隨之而來的焦灼憂慮之情常使他徹夜難眠。
8月,7旅上校以上軍官和情報人員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研究當前的局勢和可能對策。一天會議下來,結果令人堪憂:奉天事變必定發生。為此,旅長王以哲帶上材料,親赴北平,向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張學良請授應對之策。王以哲心急火燎,一下火車就直奔少帥養病之處,協和醫院一間寬暢奢華的地下室。
張學良一語不發,靜靜地聽著,又像是在思考著,&ldo;……少帥,綜合來看,奉天事變指日可發。現在關外兵力空虛,關內各軍卻擁兵自重。一旦事變發生,日本由朝鮮、日本海運兵力,恐我東北軍各部難以抵抗,甚至有兵敗之虞。果真如此,那我們豈不有負國家、有負東北父老?所以請少帥考慮,是否可由關內調回一部分部隊,以解燃眉之急。&rdo;
沉吟良久,病容滿面的張學良才開口道:
&ldo;以目前時局看,日本人尚不敢如此。現在中央的意思是力避衝突,調兵恐怕不妥。還是那句話,萬事不得抵抗,避免和日軍發生衝突。&rdo;
一瓢冷水把王以哲澆個透心涼。他原以為千里之外跑來陳情,少帥起碼能給個靈活的應對之策。誰知少帥不但不發一兵一卒,扔給他的還是那避之唯恐不及的緊箍咒。一陣絕望、怨艾從心頭升起。
王以哲弄不明白,自進駐北平後,少帥怎麼像是變了個人。東北基業可是大帥幾十年風風雨雨創下的啊!難道你少帥願意看著它淪入日本人之手?更何況你少帥當初歸服南京國民政府,不就為抵抗日本人插手東北事務嗎?而且大帥死於日本人之手,東北人誰個不知,哪個不曉。
王以哲雖不能說草莽出身,但畢竟身在關外,尚不能真正瞭解中國的軍事與政治那種互相纏繞、互相摯肘、難分難解的複雜關係,也不可能瞭解到,攻於心計的蔣介石為迫使張學良俯首聽命而採取的種種政治權謀和外交手腕,自然也就難以真正理解張學良當時的苦境。
張學良似乎看穿了王以哲的心事,輕輕地嘆了口氣,解釋道:&ldo;既然我東北已歸順南京,我又身為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學良就得聽老蔣的。我雖為一人之下,可這一人是個什麼樣的人你該清楚,邁過他能行嗎?眼下我已派人把情況報告給了總司令,老蔣指示暫不抵抗,準備好了再幹,一切先從外交解決。&rdo;
其實張學良當時對蔣的俯首聽命是有著相當複雜的原因的。5年後他能在西安發動兵諫,難道眼下就不能邁過蔣介石,給東北軍一個靈活應對的許可權?更何況他當初歸服南京,主要是為了對付日本人,並不願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