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第2/3 頁)
,他對弟弟百般呵護。入蜀後,諸葛亮身為丞相,他絕不以權謀私,對弟弟要求甚嚴,致使弟弟官位不顯。諸葛亮北伐,以將軍向龐為中都督,掌宿衛禁軍實權。而諸葛均為長水校尉,名義上為禁衛軍長官之一,但為閒職,故終身默默無聞。
諸葛亮日夜操勞國事,直到劉備白帝城託孤時,還沒有自己的兒子。劉備要求孩子們像對待父親一樣侍奉諸葛亮,恐怕也有平慰諸葛亮無子之憾的用意。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受儒家文化薰陶很深的諸葛亮在家庭倫理關係上要想辦法解決後代傳承問題,以不絕先人之祀。他與在孫吳的胞兄諸葛瑾商量,請求把他的次子諸葛喬過繼過來,作為自己的兒子。諸葛瑾自然同意,在請示過吳主孫權之後,便把諸葛喬送到了蜀漢。諸葛喬是諸葛瑾的二兒子,所以本字仲慎,仲即第二之意。過繼之後,諸葛亮為其改字伯松,伯即老大之意,從這一件事可看出,諸葛亮已把諸葛喬作為自己的嫡長子了。
對於這個過繼來的嫡長子,這個諸葛亮家族的惟一的傳承者,諸葛亮是視為掌上明珠,愛得不得了。但諸葛亮對諸葛喬的父愛,決不是一味放縱的溺愛,而是透過嚴格的要求和教育表現出來。
諸葛亮要求兒子做人要從修身養德做起,要有遠大的志向,要刻苦學習,為將來幹一番事業打好基礎,不要虛度年華。他在《誡子書》中說: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個《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德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他的另篇《誡子書》說:夫酒之設,合禮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餘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意思是說:擺設酒宴,目的在於合乎禮節和溝通感情,以適應身體和心性的需要為度,盡到禮節便可退出,這就達到和諧的極點了。當主人興致未盡,客人略有倦意的時候,可以飲酒至醉,但不可到昏迷錯亂的程度。這是諸葛亮在具體事情上對子女的關懷。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