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懷疑我是太上老君派下來傳道的(第3/3 頁)
另一方面引發民眾眼紅,難免有人會鋌而走險竊據之。至少會引起民眾跟風,競相尋求、囤積、炒作這些並不怎麼實用的東西。
但現實交易中又遵循物以稀為貴。顯然從這角度說老子這提法不大適用於商品經濟社會。不過我們要理解老子崇尚的是樸素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生活,一切以實用主義來看待其價值的。涉及吃、穿、住、行等民生資源才是他所看重的。這也體現了他以“民生為大”的民本主義思想。
“不見可欲”是指要讓百姓對生活滿意,安於現狀不亂欲求。老子倡導“知足常樂”,對物質生活提倡過得去就行,這有一定歷史侷限性,但也不得不說含有穩定發展,不盲目躍進的意思。
接著老子說了聖人們的做法,就是使百姓吃得飽(“實其腹”)過得好(“強其骨”。字面上是使人強健有力(按老子的認為百姓是天生天養的,即人民是自食其力。在自然資源相對充裕的情況下,身體強健就不可能找不到吃,)引伸到民生上來就是“立得起”,能自如地應對生產生活上的種種問題。這可能就需要達到小康有一定的貯備才行。)至於“虛其心”是指讓民眾心裡空闊沒有那麼多小九九打。“弱其志”是指讓百姓沒有太高的奢望,不去好高騖遠想些不切實際的事。其實,日子過得巴巴實實的了,老百姓自然會這樣平樸地過日子,你當玉皇大帝都不關他事!
有些人批評老子“使民無知無慾”為愚民政策,這完全是從字面子上去望文生義了。老子其實要說的是讓百姓沒啥想法而已。生活好了悠哉悠哉自由自在又與世無爭地活著,誰還有事沒事地去玩花花腸子?
的確,絕大多數古人是質樸的,也沒啥競爭意識,不存在啥子高大上的理想目標,就圖個生活的自在如意,這種生活的幸福指數也算滿可以的嘛。話又說回來,現在絕大多數“庸人”也還不是混個日子過得去就了事而已!這從整個社會生活本質上講,還是沒有好大區別的。
至於“使夫智者不能為”則指讓奸滑之人沒有鑽營的空間與機會耍他們的小聰明。其“智者”應是指民間那種心思活絡有小聰明愛走捷徑佔便宜的人,不應理解為有大智慧的人。如果是有大智慧的人,按老子說法應稱之為賢人了。
當然,老子所處那些年代,還根本談不上社會教育問題,根本就沒這回事。那時只存在“教化”的事,老子所提這些方面就涉及社會風氣的教化,並且是從物質基礎出發而考慮的一套教化方案!
最後句“為無為,則無不治。”算總結之語。翻譯一下就是(各司其職,順其自然地去)做無為之事,就沒有什麼不能治理好的。老子所說的“無為”是指如聖人般不抱任何功利目的。不過此處的“無為”是指整個社會層面上的無為,是指社會上大家都安定不造作,不去妄圖發橫財成貴人,就什麼都自然好了,沒啥子可治之處。與老子要求統治者無為所描述的物件不同。”
清風聽得有些目瞪口呆起來。的確,我這一番解釋才顯得很貼切原文意思的嘛,也比張道陵說那些要具體得多!但有個詞讓我露了馬腳。就是“商品經濟社會”,清風是沒有聽說過這詞的!他因此而有些狐疑地看著我。他倒沒有想過我是現實世界穿越過來的,但他有些懷疑我是太上老君給派到此界來傳道的人了!所以,後來他對我深信不疑,還一直把我捧得很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