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新的方向感(第2/6 頁)
差不多,物流成本越高,東部發展相對就會越快,全國不平衡。
實際上,楊少宗此時的經濟理論和中國建設理論完全顛覆了老鄧的那一套,但他還是積極大膽的鼓勵新一代的領導人要有勇氣推陳出新,要堅持搞一套新理論,要有自己的理論思想,要與時俱進,要建立自己的地位,不要盲目相信過去的老經驗。
推出自己的理論,建立自己的地位。
這當然是好東西。
大家都想,可是,這個理論從哪裡來?
楊少宗的「綜合性的平衡理論」就是為此而來,他將這一套理論稱之為「和諧發展觀」,所謂和諧,就是錢不一定最多,但是大家都差不多,你一個月一千,我差點,但一個月也有八百,窮沒有關係,咱們慢慢的一起發展,社會穩定,地區差距不能過大,階層差距不能過大。
地區差異過大,必然會導致物價失控,全面加薪也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治標不治本,所以,縮小地區差異才是中國長期發展和持續保持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鑰匙。
要投資教育,搞私立大學,要把中專納入義務制教育範圍,逐步推出五年制大專的義務教育體系,要把工業人才的培養放在第一位,要堅定不移的走工業強國的道路。
汪主席還是很有興趣,別的不談,「和諧發展觀」就是一個最好的東西,現在老鄧不在了,老人差不多都走了,沒有政治上的壓力,新的局勢變化又非常大,樹立自己的思想理論指導經濟建設和國家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
原來約定談兩個小時,結果談到了第二天凌晨。
這天晚上,楊少宗就單獨領了一個特殊任務,他要負責將「和諧發展觀」和「綜合國力平衡發展論」落實成具體的檔案、思想文稿,要做好體系性的研究工作。
完成這件事的同時,他要親自帶隊去新加坡考察,參考新加坡的體制設計一套新的中國政策改革的新思路,有些東西不能照搬,別人叫廉政公署,中國就叫國家調查總局。
機構要裁減,大量的公務員要重新安置,怎麼安置……毫無疑問,繼續下海經商去,一大部分可以壓入國企,然後跟著國企一起股份化改革脫離包袱。
事業單位要大幅縮編,不該由政府負擔的都縮掉,比如說公路運營部門,這個可以股份化。
別人說股份化是為了效益,楊少宗說的更清晰——低工資,全國都走低工資的道路。
政府統管的面越小,特別是像下屬機構削減掉,能股份化經營就股份化,能私營就私營,將整個資金的運營效率壓縮到最高,中央財政就可以減掉1/3,地方財政節省的就更多。
中央保持幾個原則,一,軍隊強大;二、國有資本運營收益率增加;三、政府廉潔高效;四、經濟發展,國力增強,老百姓過的踏實。
只要做到這四點就夠了。
……
第二天,楊少宗第一次來到中國國家經濟研究中心上班,第一天來上班就是研究中心的主任……這倒不是什麼稀奇事,前面兩任也都如此,都是中央安排的空降,沒有論資排輩的可能性。
這裡不是講資格,誰能讓中央領導相信你的專業能力,你就是主任,你就要隨時接聽電話,在中央政治局有需要的時候解答所有專業問題。
假如政治局和國務院不對眼,雙方有爭執,你也不能說模擬兩可的話,必須本著自己的專業立場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要有人來打馬虎眼,那輪不到你,那不是你的工作。
因為最初是隸屬於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直到現在,中國國家經濟研究中心還是在社科院的大院子裡辦公,很簡單的一棟民國時期留下來的老樓,下面設有十幾個調研室,負責各個領域的專長研究和分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