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第1/2 頁)
人群紛紛停在路中,欲圖拜一拜琉璃佛光。堤岸寬闊, 可也經不住行人停留不動, 很快擁堵起來, 守渡口的兵士正欲上前疏散人群, 就瞧見不遠處馬車前, 頂頭上司陪著位深緋袍郎君,躬身行禮,一面瞥向他, 斥責道:「還不速速疏散人群!這裡是渡口,又不是遊樂之地。」
兵士結伴上前疏散人群, 就見掌管京畿道的劉大人也被擋在人群中,他頓時驚愕,劉大人可是三品大員, 他還從沒見過這樣大的官人群好不容易散開些,劉大人那身袍服擠的不成樣子,他也顧不上整理,快步跑向馬車前,他躬身行禮:「殿下金安,容臣告罪,臣已經下令立即驅散百姓。」
馬車布簾撩起,青袍郎君邁下馬車,淡淡說:「罷了,不擾遊人。劉卿,不妨隨孤走出灞陵堤。」
「是,臣遵命。」
劉大人垂首跟隨著,他想東宮靈州平亂已有三年,據傳前些日子東宮將突厥人和靈州叛軍徹底逐出大昭境內,大勝而歸。上京百姓翹首以盼,等著東宮五鳳門前獻俘,可前幾日朝中卻由小道訊息說,聖人令東宮先大軍回京前面聖。
沒想到竟是真的,晨起潼關傳信上京,他接到抵報緊趕慢趕終於趕到灞河前,原本時間是恰恰好。誰知道灞橋堤又成了新的觀景點,人潮湧動,生生將他阻隔在人潮之中,半分動不得。
劉大人偷眼打量幾眼,只覺東宮與從前大不一樣遙想三年前,他曾在太平峪見過東宮一面,那時還是個矜貴世家郎君,氣質銳利,仿若一柄出鞘利劍。如今他輪廓愈發清雋硬朗,光華愈現,眉目間更讓人看不透,正正是矯矯莊王,淵渟嶽峙。
避開人群,他們繞路而行,同行的還有緋袍宋秀文以及青衣獸首的禁衛。氣氛十分靜寂,似乎人群喧嚷半分也影響不得此處,劉大人不免尷尬,他抓耳撓腮說:「殿下有所不知,這萬佛寺三年前走水上京百姓都說,如今有了琉璃佛光,定能保佑離人久留呢。」
本就靜寂的氛圍似是更靜寂了,劉大人聲音越來越低,他感覺那位禁衛大人看了他一眼,難道這平平無奇的話也犯忌諱?
宋秀面色一苦,停留半步,拉住劉大人說:「劉大人,下官還有事求教」他心道怎麼非要說起萬佛寺,也是這裡頭內情複雜,劉大人怕是並不知悉。三年前建寧侯府牽扯謀逆之事,聖人暗自將建寧侯全家圈禁萬佛寺。結果沙彌一著不慎,當夜走水,好巧不巧卓枝宿的院子就在近前。
俗話說月有陰勤圓缺,人有旦夕禍福。
人的命,有時候真是說不清道不明。
當年東宮避人耳目連夜奔波赴上京,沒幾日又連夜趕回靈州,其中種種他一字未言。到底是何心情,他不敢想,他們這些近旁的人還是透過李煥知曉的內情。何況卓枝說破天也不過是個五品金吾,算不得大人物,又是牽連隱秘,日子久了,也沒人記得建寧侯府少了位小侯爺。
雖說不知者無罪,這劉大人一張口就往這上面撞,宋秀文正欲岔開話題,沒想到卻見東宮停步,他攀折柳枝,語氣有種說不出來的意味:「傳聞不可信。」
他們一行人自麗正門進宮。
聖人正在一川煙絮聽琴,聽聞內侍來報,當即召見了東宮。至於宋秀文和李煥,他們兩人端立階下,靜靜等待。一川煙絮是座水中殿宇,四周清淨無人,宋秀文等得久了,開腔低聲問:「這幾日殿下醜時末才歇下,可是有什麼不適?」
李煥一怔,想了想才說:「倒沒什麼,寫信呢。」話落他神色微變。
「寫信?」宋秀文愣了愣,根本沒注意到細枝末節,他恍然大悟道:「寫給卓二郎的吧,這還沒到清明三年過去了,殿下何必自苦如此,年年如此,每逢時節更是,唉!」
李煥心知此事與他所想大為不同,但什麼也不能說,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