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5 頁)
也不少,甚至有白玉製成的小人。
中山靖王劉勝離世的時候,他的弟弟漢武帝還在世,也許是這位注重奢華的皇帝為自己的庶兄建造了一座特別豪華的陵墓。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軑侯夫人遺體令世界為之一驚。同時出土的文物中,還有一幅“長沙T字形彩色帛畫”。我曾推斷這幅帛畫是東園製作的隨葬品。東園是宮廷設立的作坊,專門負責製造棺木等大葬所需的物品。
通常皇帝即位後不久,就開始著手準備自己的陵墓。不僅是皇帝自己的大葬物品,如果皇太后以及生母還在世的話,還必須準備她們的隨葬物品。不單是皇族,重臣去世,天子也常常“賜東園之秘器”以示慰問。這類記載散見於史書,可見受賜是一種榮耀。
九 絲綢之路也是玉之路(3)
河北省滿城縣的漢墓出土的玉衣估計並非是在當地所屬的中山國製造的。很可能是從朝廷掌管的東園出品的。玉片上打著小孔,以金絲或銀絲縫合而成。如此高度的技藝一定是由宮廷獨有。陪葬品中的玉飾亦然。
玉與平民無緣。
即便是用作裝飾,需求者也只限於皇帝以及王宮貴族、富豪。或許民間根本沒有玉石加工這門職業,即使民間有玉石作坊,玉石的原材料也是朝廷專賣品,是皇帝的產業。
如今也一樣。從海外旅行歸國時,過海關手續最繁雜的要數煙和酒。煙是專賣品,酒稅在國庫收入中佔有相當的比例,所以檢查十分嚴格。
我認為至少在漢代,玉的採購是由朝廷獨掌的。宮廷中使用著大量玉器,或許也向民間出售。既然是利益都落入皇帝手中的專賣品,自然會考慮維持玉價的手段。
如果大量的玉被偷運至中原,玉價必定會受影響,最終導致價格下降,這是經濟的必然規律。
所以,國家——皇帝、朝廷及其組織的總稱——有必要嚴格控制西域的玉的運送。
漢代在敦煌以西已設定了出入境檢查的關卡。當然,防止罪犯逃脫以及危險人物的入境也是關卡的作用之一。但可以想見,關卡也一定為防止玉石走私發揮著作用。或許這才是關卡的主要任務也未可知。
位於西域出入口的關卡之所以被命名為玉門,一定與上述背景有關吧。
唐代的玉門關位於敦煌以東。新開的“伊吾(哈密)道”不經過敦煌,但關卡仍命名為玉門關。
現在的和田縣城夾於兩河之間。兩條河都發源於崑崙山脈,在下游合流為和田河,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轉為地下伏流,而後匯入塔里木河。
城東的河流是玉龍喀什河,城西的是喀拉喀什河,兩河都出產玉石。在和田縣西北與喀拉喀什河相望的是墨玉縣,因此這條河也叫墨玉河。這樣的話,兩條河的名稱中都帶了一個“玉”字。
玉的原石沒有稜角。想必是從海拔七千米以上的高山一路順水而下,稜角自然而然地磨平了。我在和田縣有幸看到了原石。雖然大小形狀各異,卻沒有一塊是帶稜角的。在加以研磨雕琢之前,它們已是圓滑的形狀了。
傳說在沒有月亮的夜晚,河裡若有發光的地方,就說明那裡有玉石。
說起月亮,在現代漢語中,“月”的發音是yuè,“玉”的發音是yù,兩者發音比較相近。在福建南部和臺灣使用的閩南語中,前者是ghuek,後者是ghek,我幼時對這兩個發音總是混淆弄不清。
崑崙玉還有一個名字叫做“于闐玉”。“於”字的現代音是yú,和“玉”的發音只是第四聲和第二聲的不同。
《韓非子》裡有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姓和的人向國王獻上一塊寶玉。但寶玉被鑑定為普通石頭,和氏因此被斬斷了左腳。他又向另一個國王進獻,結果又被斬斷了右腳。他去見第三個國王的時候,在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