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5 頁)
當地的這種別名玉石的夜光玉製成的說法,我一定會確信無疑。
工廠名為夜光杯廠,大概也因為王翰的詩實在是聲名遠揚。其實工廠不僅製作夜光杯,也製作碗以及雕刻飾品。
或許比玉杯廉價的夜光玉酒杯早在唐朝就已用於日常生活。這麼一想,我越發感念酒泉夜光杯的珍貴,當即買了幾個,愛用至今。
王翰是否知道酒泉出產的這種夜光杯呢?他是愛酒之人,或許他也擁有友人饋贈的夜光杯。
也可能是一時的靈感讓王翰把傳說中夜光杯的名字用在詩裡。
傳說中的夜光杯是指周穆王時期從西域獻上的“夜光常滿杯”。
杯中可盛白玉精三升。當時的一升約相當於現在日本的一合。傳說每到夜晚,把空杯拿出,次日清晨即可再得滿杯。
夜光常滿杯既然是西域貢品,出現在《涼州詞》中想必也是極為相稱的。
。 想看書來
九 絲綢之路也是玉之路(1)
有一種衣服叫做“玉衣”。
名副其實,它是用玉做的衣服,但活人不可能穿這種式樣奇怪的衣服。即使穿在身上也無法動彈——它是專供死人穿著的。
這價值高昂的玉衣,普通人死時可是穿不起的。只有皇帝、諸侯一級的人才能享受這種特權。
最有名的玉衣出土於河北省滿城西郊。
1968年6月,人民解放軍在演習時偶然發現了一座古墓。遇上這樣的情況,以中國的規矩,是保留現狀等待專家前來處置。後來,經考古研究所與河北省文物工作隊聯合考查,又發現了第二座古墓。從出土的印章得知,第二座古墓的墓主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和他的妻子竇綰。
據《漢書》記載,劉勝是漢景帝之子,於公元前154年被封為中山靖王,在位四十二年後去世。他相當於漢武帝的庶兄,生母是賈夫人。
關於劉勝的家世出身,史籍中都有明確記載。夫人竇綰的傳略雖然不見於史書,但可知劉勝的祖母,漢景帝之母也就是漢文帝的皇后是竇氏,很可能竇綰也來自同一家族。
中山靖王劉勝是身穿玉衣下葬的。
這玉衣由兩千四百九十八枚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金絲純度達百分之九十六,極其纖細,直徑不到零點五毫米。
玉衣中的遺體經過兩千多年的歲月,早已風化成灰,出土的時候,玉衣已呈塌陷的狀態。把它恢復原狀之後,仍可大致瞭解衣主的體格。據《漢書》記載
——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枝屬百二十餘人。
看來此人屬於精力絕倫的那一類。
玉衣全長一百八十八公分。穿著如鎧甲在身,由此可推測衣主的身高應當是一米八左右。
人的身體有許多複雜的凹凸之處,而玉衣完全按身體的輪廓曲線製成。玉片多為長方形,鼻子附近也有瓦狀玉片,頭部的玉片則呈弧形,此外還有三角形和不規則四邊形的玉片。我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參觀了這件玉衣的復原品,記得玉衣小腹處高高隆起的一塊曾讓我忍俊不禁。
因為是用金絲編綴而成,所以人們稱它作“金縷玉衣”,似乎是皇帝或地位相當的人才能享受這種待遇。用銀絲代替金絲製成的是“銀縷玉衣”。
197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在東京和京都舉行。展品包括一件銀縷玉衣,出土於江蘇省徐州的東漢古墓。據推測是漢明帝的皇子劉恭一族的陵墓,但未能像劉勝的資料那樣得到確切證實。這件銀縷玉衣全長一百七十公分,一共使用了約兩千六百枚玉片。
1977年至翌年在名古屋和東京舉辦的出土文物展展出了河北省定縣出土的一件金縷玉衣。玉衣全長一百八十二公分,由一千二百枚玉片用金絲縫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