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2/2 頁)
集招遠祖的儀式。在&ldo;庶民&rdo;參與祭把的神社裡,村民們集中在一起,無需證明他們同出一祖。他們被稱作是該神社祭神的&ldo;孩子&rdo;(日文稱&ldo;氏子&rdo;)其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他們住在這位祭神的封地上。如同世界各地的村民一樣,這些祭拜者‐‐村民們,由於世代定居,彼此當然有著親戚關係,但並不是出自一個共同祖先的親密的氏族集團。
與神社不同,對祖先的崇拜是在家庭房間裡的&ldo;佛壇&rdo;上進行的,那裡只設立六、七個最近去世的親屬靈牌。在日本所有社會階層中,人們每天都在這種佛壇前祭祀巳著至今 懷唸的父、母、祖父母以及一些近親,並供上食品,佛壇上供奉的是類似墓碑的靈牌。曾祖父、曾祖母的墓碑上的文字即使已經無法辨認,也不再重新刻寫,三代以前的墓地甚至會被迅速淡忘。日本的家族聯絡淡薄得幾乎接近西方,也許與法國的家族最相近。
因此,日本的&ldo;孝道&rdo;只是侷限在直接接觸的家庭內部。充其量只包括父親、祖父,以及伯父、伯祖父及其後裔,其含意就是在這個集團中,每個人應當確定與自己的輩分、性別、年齡相適應的地位。即使包容較大集團的豪門望族,其家族也會分成獨立的支系,次子以下的男孩必須另立門戶,成為&ldo;分文&rdo;。在這個狹小的、直接接觸的集體之內,要求&ldo;各安其分&rdo;的規定十分細密。直到長者正式隱退(隱居)之前,對他必須嚴格服從。甚至在今天,一個擁有幾個成年兒子的父親,在他自己的父親尚未隱退以前,無論幹什麼都必須請示年邁的祖父,取得允許。哪怕孩子已經三十、四十歲了,父母還是要一手包辦他們的婚姻。父親作為一家的男性之長,用 餐時他首先舉筷,冰浴時也是他首先入浴,全家人向他畢恭畢敬地行禮,他則只需點頭受禮。在日本有一則流傳極為廣泛的謎語,用我國的解謎形式(nundrtl for)來翻譯則是:&ldo;為什麼兒子向父母提意見就象和尚要求頭上蓄髮一樣?&rdo;(佛教憎侶必須受剃度)答案是:&ldo;不管怎麼想,絕對辦不到。&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