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5 頁)
王昭君為呼汗邪單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師,封為右日逐王,又過了一年,老邁的呼汗邪去世,這年王昭君24歲。
一個美豔的少婦,三年的異地生活,逐漸習慣了喝羊奶,住氈帳,騎馬射獵,也學會了一些胡語。但是,她沒有把單于對她的寵愛變為權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改變匈奴的命運。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于的王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于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十分和諧,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11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35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能夠參與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係,著實起到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正因為這層關係,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侯過太皇太后。王莽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以後,匈奴單于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戰事迭起,禍亂無窮。王昭君在這裡也無能為力,不久,王昭君去逝。
書包 網 87book。com 想看書來
美女驚鴻:王昭君(3)
據敦煌發現的唐代《王昭君變文》記載,昭君去世後,埋葬儀式按匈奴習俗進行,非常隆重。漢哀帝也差使臣前往單于處弔唁。隆重的葬儀,反映了匈奴對昭君的懷念和對漢匈和親的肯定。
昭君死後,王昭君墓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處的桃花鄉大黑河南岸,墓狀如覆鬥,高達三十三米,底面積約為一萬三千米,是由漢代人工積土夯築而成的。傳說早些年間,秋涼霜冷之際,附近的草木已枯黃凋零,惟有昭君墓綠草茵茵,所以,當地人就把它稱為“青冢”,蒙古語稱特木爾烏爾琥,意為“鐵壘”。昭君墓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青冢之頂,建有一個八角涼亭,沿墓身石階攀援而上,可以遠眺土默川的美麗風光。從遠處向昭君墓望去,巍峨高聳,姿態雄渾,芳草蔥蘢,顯出一幅黛色朦朧,若水墨畫的迷人景色,歷史上被文人譽為“青冢擁黛”,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品讀:美在和親
王昭君是歷史上的一代美人,因“和親”而名揚古今。漢朝在立國之初,便與匈奴兵戎相見,烽煙蔽日,鼙鼓震天。自昭君和親後,雙方化干戈為玉帛,鑄刀劍為犁鋤,北方邊陲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
漢朝時,由於當時的匈奴單于對“和親”大感興趣,漢高祖劉邦死後,冒頓單于居然向呂氏求婚,想娶呂氏為妻,說什麼“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城,數至邊境,願遊中國。孤僨獨居,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當時,對漢朝來說,這簡直是對大漢朝的褻瀆。可是,由於漢朝實力和兵力沒有匈奴強大,而匈奴對中原覬覦已久,早有吞併之心。呂氏為了保持漢朝的安全和穩定,無奈只好以宗室女喬裝成公主嫁給了冒頓,正式走上和親之路。“和親”也就從此開始了。
以後,西漢對匈奴和西域各國多項和親,都以宗室郡主冒充公主下嫁番王,而王昭君卻是以民女的身份擔任和親的任務,事蹟便顯得非常突出,格外引起一般民眾的關注,成為家喻戶曉的一件大事。文人墨客也多對她進行描述、吟詠、讚歎,使王昭君的事蹟廣為流傳。除了《漢書》、《琴操》、《西京雜記》、《樂府古題要解》等典籍對王昭君的事蹟有詳細的記載外,歷代詩人詞客為王昭君寫的詩詞,就有503首之多,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