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5 頁)
“好,說給你聽。”
這頓飯,直吃到魎忠過來請人為止。
而我,則約略瞭解淵見究竟處身於何種環境裡。
大明朝立國至今157年,至當朝聖上,共歷六位君主。當朝皇上在位至今三十二載,為人平和,尚文輕武,篤信佛教。與后妃共孕育皇子、公主合二十之數。
皇后崔尚凝,乃前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大司馬崔懮麼女,育有一子三女。極精明冷酷,彌補皇上的心慈手軟。並在宮中剷除異己,培植心腹,大有唐朝武瞾之勢。
皇長子乃淑妃所出,為人庸碌,愛美人不愛江山。我聽了,大不以為然。以一副扶不起阿斗樣子躲過紛繁險惡的宮闈傾軋,此人只怕也很些本事呢。
東宮太子朱允聆,皇后所出,此人行事冷酷殘忍,殺人無算,身邊養著一群死士,隨他出生入死。至今未娶,但府裡有姬妾無數,出手闊綽,交遊甚廣。
其他皇子皆不成氣候。
在這三人之下,就是公主駙馬等皇親國戚。
如今看似太平的朝政下,其實暗潮洶湧。朝中三股勢力,分庭抗禮,互相制約。
以鎮國公為首的保皇黨,對朱氏皇朝忠心耿耿,希望國泰民安、國家興旺、百姓安樂。而朝中半數武將,早年都做過鎮國公門生,可謂滿門忠烈。且太皇太后是鎮國公親妹,連皇上都要尊一聲“舅公”。所以歐陽家在大明朝,至少在京城有一呼百喏之勢。
另一派,是以當朝國舅、左丞相、龍圖閣大學士崔尚冼為首的外戚黨。他們中多數人支援太子,但不乏黨同伐異、結黨營私、中飽私囊之徒。對保皇黨有諸多不滿,總擔心有朝一日皇上會耳根一軟,收會成命,著被遠謫金陵的襄王回京;擔心皇上因對已逝的德妃娘娘的愧疚和愛戀,而廢太子、立襄王。
第三派,則是以年輕公卿世子為主的革新派。他們既不支援思想陳舊迂腐的保皇黨,也不支援貪婪成性、只顧私利的外戚黨。這群年輕人由一個不知名的神秘領袖領導著,想革除舊弊,施行新政,還政於民。
這三派原本勢均力敵,但近年來外戚黨有坐大之勢。
而淵見,手握京畿重兵,更是外戚黨的眼中釘、肉中刺。
因為他一直未明確表示,也沒有暗示,或者以行動顯示支援哪一派。令外戚黨如坐針氈、芒刺在背,不除不快。以至於近年來小動作頻頻。
如果淵見死了,那麼京畿防務要職,就會落在某個黨派手裡罷?
只是,淵見身染沉痾,一般人老早教他回家養病,不讓他操勞,過問政事了。可是這位天佑皇帝不但沒有如此做,還把這麼重大的職責擔負在淵見肩上,這就很有趣了。是因為淵見並不偏向任何一派之故罷?
不過,這位皇帝老爺能在如許複雜的權利建築頂層,一呆三十二年,屹立不倒,政績不過不失,本身已決不簡單。有機會,很想見識一下呢。
對這第三派,我也比較好奇。保皇黨、外戚黨不新鮮,古往今來、古今中外都有。但這太平盛世裡,身處豪門,衣食無憂的世子們,非但沒有因循守舊,坐享其成的意思,還要改革。
讓我想起歷史上有名的幾次變法革新。無論商鞅、王安石,還是譚嗣同、康有為,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商、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還取得了成功。而不成功,那真是要血濺軒轅了。
正當我神遊天外時,有人敲門。然後,喜雲領著兩個小廝進來。喜雲捧著一隻方形玉匣,兩個小廝則抬著一口大號紅木箱子。
“小師傅,這是王爺吩咐下來,要交給小師傅的。”喜雲著小廝將木箱擱在外間耳房裡,自己把玉匣放在桌上。
呃……我心中打鼓,想起春深院裡那位佟輕羽佟姑娘的遭遇。
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