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5 頁)
。而一些變化,是出人意料的,沒有任何徵兆的,從容應付這樣的變化,能顯出一個人的能力,這樣的人才會在競爭中取得勝利。而應變能力,是需要父母從小對孩子進行培養才能獲得的。
歡歡今年8歲,上三年級,從上學開始到現在,成績一直很好。父母看到孩子良好的成績,很是自豪。但是,經過了一件事情之後,歡歡的爸媽再也高興不起來了。那天,歡歡的爸媽有急事外出,歡歡回到家後他們還沒有回來。他們以為歡歡看到家中沒人,會到她隔壁嬸嬸家去等著他們。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9點到家時,卻看見歡歡一個人抱著肩蹲在家門口,臉上還有殘留的淚痕。此時,歡歡的爸媽除了心疼女兒之外,心裡又增加了一絲憂慮,原先因歡歡的好成績驕傲的他們,現在知道了孩子的成績好並不代表適應生活能力就強。
應變能力是當代人應當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比過去成倍增長的資訊,如何迅速地分析這些資訊,是人們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時代潮流的關鍵。它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人們所面臨的變化和壓力與日俱增,每個人都可能面臨擇業、下崗等方面的困擾。努力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對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況是很有幫助的。
應變能力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進行訓練與培養,培養孩子多接觸人事,多參與日常生活中的雜事,這樣將來面對突發事件時才會處理得當。在現在生活中,很多中國的父母並沒有注重這一項。他們對孩子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代勞”和“包辦”,只要孩子愛學習,成績好就認為萬事大吉了。小學時天天接送,中學時還不會洗衣服,考上了大學還要大人們親自送到學校。
這樣的孩子只知道學習,既不會生活,也缺少交際,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當然在遇到意外事件時,就會反應遲鈍,缺乏應變能力了。
蔡莉雯是個聰明可愛的小女孩,活潑愛動,喜歡與同學們一起玩耍,看見媽媽洗衣服燒飯時也會在後面跟著學,並且見到爸媽的朋友,還會像小大人似的打招呼,凡是見過蔡莉雯的人都誇她是個懂事乖巧的孩子。但蔡莉雯媽媽看見她這樣,認為學做家務沒有出息,與小朋友在一起玩以後就會越來越貪玩,對大人們的禮貌也沒有必要如此早學。她認為蔡莉雯當前的任務就是學習,只要學習好了,就一切都有了。
蔡莉雯媽媽為了能使女兒改變生活方式,一心只撲在學習上,她舉了很多別人考上大學後才能擁有一切的例子,並且告訴蔡莉雯,如果不好好學習,長大後就沒有飯吃,就得像乞丐一樣,穿著破爛的衣服,拿著破碗到處討飯吃。可能是蔡莉雯聽懂了媽媽的話,也可能是蔡莉雯被媽媽一次次描述不好好學習以後的恐怖景象嚇住了。慢慢地,蔡莉雯變了,變得放學後就到自己小屋裡,吃飯時也沉默不語,媽媽做什麼事情也不上前幫忙了。
有一次,蔡莉雯媽媽炒菜時,因為外面有人喊,就讓蔡莉雯幫著翻翻菜,沒有想到,從外面回來後,蔡莉雯一直在那裡來回翻菜,而菜早已爛得不成樣了,蔡莉雯還沒有把火關掉。而這些事情,是蔡莉雯很早的時候都跟著她能做的事情。
應變能力:讓孩子學會隨著情況變(2)
蔡莉雯父母的朋友現在見到蔡莉雯時,也很吃驚她現在的狀況,蔡莉雯不僅不愛與她們打招呼了,同時表情也變得冷漠了。蔡莉雯媽媽這時候才意識到只注重學習的惡果了。
應變能力是一個人立足於社會的基本能力之一,擁有了應變能力,才會生活得如魚得水,才會較容易地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而這一項能力,需要父母們從孩子小時候就進行有意識地培養,而不應該眼睛只盯著孩子的成績。那些認為孩子學習好將來什麼就都不缺了的父母,不僅觀念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