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5 頁)
。
黃慧珍:本身沒有秩序是不可能和諧的。所以我們要重建內心的和諧。
智懷:我們的信仰堅定了,內心也就相應地和諧了。
黃慧珍:嗯。不能太理想主義,太幻想。要提內心的秩序、內心的和諧更具有可操作性。
智懷:您說的和我們想的是一致的。我們在描述重建中國人的信仰時,衣、食、住、行都試圖落到實處。
黃慧珍:就得從我做起,深入生活、深入內心才能打動人。
智懷:這也是我們所想的,這麼去做的。您剛才說的“內心的秩序”,是從上而下,還是一個橫向的概念?
黃慧珍:各種價值觀對人都有影響,社會多元嘛,在混亂的表象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東西,那肯定要在心中對各種觀念有所排列。
王少農:孟子在這方面是專家,善於研究內心秩序。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把外化的、外在的名詞找到了內心的秩序,其實他就是一個“內聖而不外王”的過程。
黃慧珍:嗯。“內聖”然後“外王”。
王少農:“內聖”而不“外王”。這是我的觀點,只有內聖,沒有外王。
黃慧珍:對。
王少農:“外王”就不能叫“內聖”了,不管這個“王”怎麼解釋,他也是他者,把整個世界與自我割裂了。
黃慧珍:你這個說法真正凸顯了中國人的價值觀,我覺得“內聖”但不“外王”是很好的。
王少農:這是和諧,也是自由。
智懷:黃老師您很早以前就寫過講信仰的書,還有些問題向您請教。
黃慧珍:那是我很早以前寫的了,是我的博士論文,寫的時候很年輕。
王少農:這是最好的書,不是用知識,而是用青春的衝動去書寫,這最接近上帝。
智懷:您的理論與體會都是很深了,更多的是精神追求。黃老師對信仰有深入研究,從信仰的起源一直到發展,都有系統論述,其實我們做的工作與您做的工作是一條線的。您的觀點對我們有很大指導作用。您說的“信仰危機”、“自我理解”,這我很贊同。
黃慧珍:自我意識。
智懷:信仰危機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扭轉這種危機?
黃慧珍:真正改變一個人的還是現實生活。社會本身的變化自然會帶給人對生命新的理解。主觀引導也很重要,但是他還是源自現實生活變化的力量。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十六 黃慧珍:透過信仰建立心靈的秩序(3)
智懷:您是怎樣理解信仰?是否危機也是一種轉機?
黃慧珍:是這樣的。你想想一個人的成長,也是一個“打碎”的過程。打碎了,面臨挑戰,應對危機就成長起來。對於一個社會也是這樣,告別以前的信仰,才會迎來更偉大的信仰。是這樣的。所以我們不用怕受到什麼影響。
智懷:不是怕受影響,是求證。
黃慧珍:你們的書會留下痕跡的,中國需要人出來講信仰。西方文藝復興有個重要環節,它也是以迴歸古希臘為契機。所謂迴歸,是為了開啟未來。所以你們做的事是與此很相似的,透過挖掘中國過去的精華,開啟中國未來的道路。而我們的道路,確實和西方走過的道路是不一樣的。因為只有不一樣,才能超越他現在的狀態,才能克服他帶來的種種問題。
王少農:西方帶給整個世界最大的問題是貪婪、貪得無厭,人性的惡欲暴露無遺。我不是說它的文化與文明、信仰有問題,不,沒有問題,西方的信仰和中國的信仰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關鍵在於西方人的所作所為太貪婪。明年國家要紀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