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確定前進的方向,樹立自己的宏偉理想,人生目標得以明確。“五成”是五種保證信仰在生活中確立的條件。即“聖、言、禮、心、福”。日常生活中更需要物質文化的寄託。儒家自然要有先師的聖像、聖物等供人瞻仰,簡稱為“聖”。活動中必不可少地要有言語資訊。誦讀經典,宣講祭文,各種場合需要表達情感的賀詞,祝福詞等都不可缺少,簡稱為“言”。莊重得體的禮儀體現著儒家特有的文化傳統。古禮中有揖禮、叩拜禮;新禮有五拜禮、“鼎禮”等,共同組成了“禮”。沒有正確的心態就無法實踐信仰,我們要發自內心地敬愛民族傳統,無論是行禮還是讀經,都需要一顆誠敬之心。服飾的“服”諧音為“福”。指儒家學子應該有自己的服裝,禮儀佩飾。如徽章、像章、“儒襟”和各樣吉祥飾物,可以表明身份,增添福氣。儒學是知識的海洋,是供智慧馳騁的天地。儒家經典讀之不盡,走進儒學就走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和諧和美的世界其實就在我們的心中,有緣人自會識得至寶。當我們找到自己的彼岸後,一定記得要與自己的親友們一起分享。
王少農:感謝炎平老師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儒學課。經您的講授,我們知道了儒學是和諧的力量,學習儒學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立己立人、達己達人”,“無終食之間違仁”這三重境界,忠恕與仁愛之道是先師留給我們的普世價值觀,要繼承。您為我們介紹的民間儒家信仰“三合”、“五成”的知識,值得大力推廣、踐行。讓我們在先師的聖靈引導下恢復信仰,完美我們的人生。謝謝炎平老師。
四 茅於軾:人生的意義是享受人生,並且幫助別人享受人生(1)
題記:茅於軾老師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學家與社會問題研究專家,對倫理道德與信仰有深刻研究,其理論建樹與道義心贏得普遍尊重。1998年秋天,王少農初識茅於軾老師於北京香格里拉飯店,後來協助陳大鵬先生出版茅老師的著作《生活中的經濟學》。多次受教,是茅老師的忠實讀者與晚輩學生。茅老師談信仰很有經濟學家特色,從複雜的社會現象回到人本身,談理念,講現狀,從人生中揭示信仰的意義,飽含對中國文化與華人社會的理解,是長者之言,是哲人之言。
○說人生
再過兩年我就要八十歲了。人生的旅途快走到盡頭了。這幾年我經常在想的一個問題是人生的意義何在?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幾十年,到底是為了什麼?想了幾年,答案慢慢地浮現,起來越清楚了。我很後悔,到老才認真地想這個問題。年輕時渾渾噩噩,糊里糊塗。如果我早幾年想,早幾年找到答案,我的人生會少犯許多錯誤,自己也會過得更順利些。這也難怪,人生意義,或者人生目的的大問題不是沒人研究,恰恰是研究的人太多,各說各的,莫衷一是,搞得大家稀裡糊塗,索性不聞不問,過一天算一天拉倒。我不是說人家的研究不對,沒有價值。而是太抽象,太高大,過於理論化,沒法付諸實踐。我們需要一個簡單明瞭的答案,這個答案要能夠清楚地指導日常的所作所為。現在我把這個思考了好幾年的答案告訴大家,和大家分享。答案很簡單,複雜了就沒用了。它必須是簡單的。這個答案就是:“享受人生,並且幫助別人享受人生。”需要稍微說明一點,什麼是享受人生?我的意思是:人生一世所得到的快樂總量極大化。它不是某時某刻的享受極大化,而一生一世的快樂總量極大化。這兒所說的享受不光是物質的,更包括精神的,包括主觀的滿足感。它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只顧現在,不顧將來。而是既顧現在,更顧將來。人們要追求健康長壽,因為長壽的人活得更長,當然得到的快樂可能更多。要遠離有害的環境和物質,這些事物會減少你的快樂。行動要考慮後果,不要貪圖一時的痛快,遺患無窮。要幫助別人享受人生。為什麼?人生一世順利不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