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格出售各種服裝。利瓦伊·斯特勞斯公司這類貨的批發大受影響,到一九三九年,只有五〇一牛仔褲賺錢,其他所有批發的貨物全部賠錢,於是公司不得不集中力量生產推銷它的王牌利瓦伊式牛仔褲。在格倫邦的策劃下,除了當年定下來的那種合身的款式,以及使用現有的最佳質地、最重的牛仔布這兩樣絕不能改動之外,將利瓦伊式五〇一雙X牛仔褲所涉及的三十五道生產工序都一一改進。為了應付來自各方的抱怨,他們把牛仔褲後面口袋上的銅釘掩蓋起來,免得學生劃壞教室的椅子,牛仔劃壞馬鞍,工人劃壞汽車工廠裡的車身。後來因為縫機的改進,口袋縫線牢得可以比得上銅釘而把銅釘去掉,只是為了紀念和美觀才保留前面六個銅釘。但有一個地方的銅釘卻是因大老闆的一次親身經驗才除去的,就是“那兒”那個,褲襠盡頭,誰也不好意思用手去指的那個銅釘。沃爾特有一次和朋友去釣魚露營時,因為蹲得離營火太近,時間較久,而把那個銅釘烤燙了。雖然早有牛仔們因成天騎馬的關係一直在抱怨那個銅釘,但公司和非牛仔們都一笑置之。沃爾特一打聽,發現確實有人認為那個銅釘不很適合,也沒必要。於是,他召集會議討論,結果全體表決透過後才決定去掉“那兒”那個銅釘。
這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所在,洛杉磯的好萊塢,為利瓦伊式牛仔褲做了免費宣傳,將它介紹給全國各地,至少是有電影院的地方。電影是大恐慌時期美國最平民化的一種娛樂,一張票可看兩場不同的片子。二流西部片,那種善惡分明的牛仔片,就成為放映首輪電影時的附帶片子。如果電影中的正角好人穿白色,反角壞人穿黑色,那沒有關係,因為其他所有牛仔幾乎一律都穿利瓦伊式五〇一雙X牛仔褲,使西部和西南部以外的美國才第一次接觸到這種緊身性感、堅牢耐磨的牛仔褲。但這也只是銀幕上的接觸而已,東部市場是靠另一個與牛仔有關的發展才稍微敲開了大門。大恐慌使西部大部分牧牛場破產(牛肉價格跌了百分之五十)。場主們為了生活而將牧場改為dude ranch,指那些為東部大城市度假有錢的子弟們經歷一下浪漫的西部牛仔生活而開設的“少爺牧場”。好,既然是闊少千金,過一下即使是原野生活也得有個合適的打扮。場主們在比如紐約的報紙和時裝雜誌上於是就介紹大家穿一條利瓦伊式五〇一雙X牛仔褲。也大約是這個期間,珍珠港事件前夕,柏克萊加州大學的學生們開始流行穿牛仔褲,而且一定要穿“保證縮水、起皺、退色”的利瓦伊式五〇一雙X牛仔褲,而且為了表示了不起,高年生甚至禁止剛入學的大一學生穿這種牛仔褲。於是,出身卑賤的牛仔褲不但套上了闊少千金的玉體,更以另一種身價進入了最高學府。
現在回頭看牛仔褲到二次大戰前的演變,從西部牛仔片到“少爺牧場”,到西部各大學的校園,這一連串不約而同的發展都是在使一條實用的、地道的工作褲一點一滴地染上了一種浪漫的、像西部大草原的風一樣自由的、與悠閒娛樂有關的、富有青春活力的象徵色彩。不錯,影響範圍仍然相當有限,而且自美國全面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剛剛稍微跳越了傳統的工農牛仔圈子不久、在小批年輕人之中出了小小一次風頭的牛仔褲,便又回到了它原來的身份和地位,供勞工們穿的堅牢耐磨的工作褲。
二次大戰對利瓦伊·斯特勞斯公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就公司來說,沃爾特·哈斯的兩個兒子,小沃爾特·哈斯(Walter Haas,Jr�,小名華利[Wally]。以下將用小名稱呼他,以區別於其父)和彼得·哈斯(Peter Haas)先後於四十年代大戰期間加入他們家族企業工作。他們兄弟二人都是先後畢業於柏克萊加州大學,又先後獲得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但進入公司之後,仍照“老規矩”,從“學徒”幹起。當然,大老闆的兩個加大—哈佛知識分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