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4/4 頁)
坑、下種、施肥、蓋土,一般六人一組,倆人在前刨坑;一人跟在刨坑的倆人中間下種,或三粒或四粒,投入坑內;接著是施肥人跟在下種人後邊,將撒入坑內,一般一鍬四到五坑,一溜撒去,十分均勻;之後蓋土人,需將溼土先打入坑內,然後將餘土回填,再輕輕施壓,形成一具中間低,四周高的凹陷狀。過七八天後便會從凹陷地冒出尖尖的嫩芽,於是,希望之苗在鄉下人的心中與大地同時生根了。
不過,希望之根並未扎入張鴻遠的心中。長久的腦力勞動,張鴻遠已習慣了悠閒、自在、自己支配自己的會計工作,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力活兒不但不習慣,而且非常厭煩。他對每一次掄起钁頭,都有一種被迫的壓抑感。土地上每刨開一個坑兒,他都覺得彷彿撕裂他的面板般隱隱作痛。一钁頭,一钁頭,機械般的動作,與他龍飛鳳舞般寫的*數字相比,簡直是天上地下,張鴻遠參加勞動是被迫的、無奈的。
但是,在他內心深處,只有他能知道,有一種驅使他參加春播的動力。這個動力,來自與那位知青——童雲。自打童雲來到紅土崖,併成為建英的大姐兼好朋友,童雲的形象便無形中走進張鴻遠的心中。張鴻遠原來心中的那個神秘而痴戀著的女人——周小梅的形象淡化了。小梅少女時期神秘、靜美的氣質消失了。童雲常常走進張鴻遠家,她除了具有與周小梅少女時代相近的氣質外,還有一種優雅、大度的城市人的氣質,更令張鴻遠折服。張鴻遠像關心自己的女兒建英那樣關照愛護著這位城市姑娘,但這是隻有自己明白的秘密,而且,正因為帶有這種秘密性,他對童雲的關心與關心自己的女兒而不同。
“真笨,這麼笨的人,來這裡混什麼飯吃?好端端的豆子都扔到了坑坑外面。是不是城裡人的眼睛跟農村人的眼睛長的不一樣,斜眼?”與張鴻遠並排負責埋坑的吳先鎖又在嘮叨,話裡帶刺,挖苦走在前邊的童雲。
吳先鎖的嗓子挺大,又像是故意在嚷。
童雲的臉又羞紅了,心裡著急,手直哆嗦,於是種子撒在坑外的次數更多了。此時,童雲的雙腳裹上了灰土,洗的寡白寡白的軍用膠鞋已變成了髒兮兮的土鞋,海蘭色的褲角快要被懸掛著的厚厚的塵土拽破了,每向前挪一步,褲角就會產生沉重的晃動,汗珠子不斷從額角滾落在碎花上衣上,或者滲入天蘭色的頭巾裡。女知表童去,除了那張白晰豐潤的臉蛋上殘留著一些城市人的特徵外,其他部位已充分說明她已經接受“再教育”而成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了。由於,無法避免塵土灌入鞋裡,她乾脆不再磕去鞋中的土,而是聽任沙土擠進鞋裡,與那*的雙腳爭搶地盤,以至於她的十個拇指不得擠在一起,飽受從未受過的擠壓的痛楚。
這時吳先鎖又嘮叨開了。他嚷道:“哎呀,人家城裡人跟農村人的臉就是不一樣,你罵她,她認為是在誇她。看一看,剛才我說這種子怎往坑坑外跑,是不是眼睛有毛病,現在好了,這玉茭豆豆全蹦到坑外了。看來今年的玉茭不可能在地裡長出來了,城市人要在空氣里長玉茭了。得,省得咱幹了,歇著吧,等著空氣里長玉茭吧。”
吳先鎖說著話,一扔钁頭,坐在钁把上抽起煙來。
童雲的眼裡浸出委屈的淚珠。她手捧著盛玉米的小白盆子,走到吳先鎖跟前說道:“叔,是我做得不好。我手笨,能讓我慢慢學,成不成,求求你別在諷刺挖苦我了。”
童雲幾乎乞求,淚珠子不住地滾落在乾燥的土地上。張鴻遠的心一陣一陣地抽蓄,童雲的淚珠像午斤鼓錘擊在他的心上。
“哎呀,我怎敢諷刺挖苦你們這些人。你多心了,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