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5 頁)
出處理意見,萬般無奈之下,張瀟只得裝出自己刺殺後的後遺症,捂著頭裝出一副頭疼狀,希望能躲過一劫。
或許這太子丹是經常幹這樣的事情,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話不說出口到好,此話一說出口氣的趙王急的要拿起皮鞭來抽張瀟。
還好,趙王即將要發怒時,上卿藺相如和平原君趙勝就託人拜道,張瀟一看他們就軍國之事要談,就準備脫身而逃,美言說道:“父王,兒臣先行告退,不打擾你會見大臣!”
趙王一聲厲呵:“往哪去?待在這裡聽著罷。”張瀟只好哂笑的站立至此。
上卿藺相如和平原君趙勝相近而進入,太子回來的訊息尚未傳出,少有驚愕就施禮拜道:“臣等見過王上,太子。”
趙王對著賢說道;“給二位看座。”
賢倒是迅速的傳座到來,藺相如看了眼趙勝,示意由趙勝來說。趙勝只得起身說道:“王上,臣弟聽聞大秦因太子無故在魏國去世,秦國以次出師,準備佔領富庶的邢丘之地。”
藺相如此時也是忙插嘴說道:“魏國國力堪弱,唯恐此地要不戰而降,王上我等應出兵以一阻止。”
張瀟聽到藺相如如此說道,張瀟突然想到了一個寓言故事:故事說道,有兄弟兩人上山打獵。這時,一群大雁從天邊飛過來,他們準備拉弓射箭。哥哥說:“射下來,一定要煮著吃。”弟弟不同意,說:“我看還是烤的好吃。”商量結果是:一半煮,一半烤。這時再想射大雁,大雁早已飛的無影無蹤了。
此刻他們所討論的不正是這樣嗎?就對著趙王說道:“父王,兒臣由一言,願父王斟酌。”
張瀟走過來對著藺相如、趙勝說道:“邢丘之地,遠離趙國,趙國出兵百害而無一利,秦趙目前勢均力敵,都不可輕舉妄動,以免打破這二強並存的局面……”
第二十五章 遠交近攻
藺相如和趙勝聽到張瀟如此說道,亦是沉默良語。張瀟只得把話說出:“國與國之間當以利益為先,若想利益達到最大,對外交和之上須採用遠交近攻的戰略?”
“遠交近攻?”這次不光藺相如和趙勝失聲問道,連趙王也是一臉驚訝的等著太子解釋!
張瀟便解釋道:所謂的遠交近攻就是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魏國離我國最近,幫助魏國對抗秦國屬於外交失策,助魏伐秦與勞無意,未有坐壁上觀,坐上觀虎鬥,既不讓秦國得逞,也不能盡出趙國之力!
張瀟此番話一說出,眾人皆是震驚的看著。太子這些年所做的事情,大家也是心知肚明,如今說出這樣一番話來,給人一種太陽從西邊出來的感覺。
張瀟話語落下,只覺得眾人一副震驚模樣,以為自己說錯了什麼,下意識的用手抿鼻,眼眨毛輕挑道:“可是我說錯了什麼?”
藺相如看著說道:“不是,是太子殿下的一番說話太過驚天劈地,臣等一時之間不能頓悟!”
趙王也是輕皺眉頭,一隻手輕撫著下顎說道:“王兒,此番語言可是跟誰學的?”
張瀟聽聞就對著趙王拜道:“父王,此番語言,皆是兒臣在路上被趙國將士保護的所想所感,一將功成萬骨枯,趙國的將士的血流的太多了……”
聽到太子的話語,趙勝和藺相如紛紛拜下稱是,趙王更是哈哈大笑對著張瀟讚道:一番遊歷,王兒長大了!
話鋒至此,但趙王仍是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對著賢說道:“去,傳廉頗到此覲見。”對著張瀟似教訓說道:“雖坐看秦魏相爭,但面子上還是要做足的!”
接下來又是一陣無關緊要的政事討論,張瀟對此全然不知,不免聽的頭有點大,從政殿出來,太陽早就日近正中,與早日天氣的寒冽,此刻張瀟有一絲想要脫衣的衝動,站在夯土臺上,向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