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5 頁)
是一陣怒吼:“子為趙國太子,你看看你穿的,可有一絲人君風範?”
趙國自武靈王頒胡服令,為了對抗遊牧民族的騎馬軍推行胡服騎射。胡服與當時中原地區寬衣博帶的服裝有較大差異,特徵是衣長齊膝,褲子緊窄,腰束郭洛帶,用帶鉤,穿靴,便於騎射活動。因為胡服輕便實用,所以很快從軍隊傳至民間,被廣泛採用。
是以趙國君臣上下一致是穿著胡服,而張瀟是在巧遇卓千雅一行,身上穿的一套全是齊國服侍,看著起來翩翩巧公子,但在趙王此刻看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張瀟聽到趙王的責罵,也是回過神來,俯首叩道:“兒臣之罪!”聽到張瀟這麼回答,趙王語氣倒是平緩了許多,畢竟這認錯態度還是很不錯的!端起來了王后未喝的參湯,嘖嘖品道,漫不經心的對著張瀟說道:“起來吧。”
聽到這語,張瀟從地上起身,站立在趙王身旁,趙王語重心長的告誡:身為長者,所作所為要為你兄弟立榜樣,身為人君,當以子民樹新威,你看看你現在的所做所為,有長者人君之風嗎?
張瀟心裡默嘆:這小子犯的事不少啊,嘴上確實連連稱是,絕不辜負父王的訓道!
天漸漸變冷,入夜也是來的極早,秦王宮內燈火通明,宦官幾步大跑,身上伶仃作響的進入宮門通報:“王上,客卿張祿拜見!”
秦王正為政事煩惱,忽聽到張祿到來,激動的站起來道:“快快,有情張先生!”
須臾片刻,之間走進一身軀凜凜,相貌堂堂的男子。一雙眼光射寒星,透露著智慧的光芒,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宰肚撐船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
進來之時,就看到秦王眼視竹帛甚近,張祿拿起不遠處的油燈走近前來,為秦王照視清楚。秦王一看到張祿到來,便放下竹帛,招呼張祿坐在自己的身旁!
張祿呈半跪狀在秦王身旁,秦王拿起一攤竹帛中的一份給張祿道:“當初依照先生之計,派五大夫綰帶兵攻打魏國,拿下了懷邑。如今,太子新亡,秦魏之間似和猶戰,聽聞魏國邢丘之地富庶,張卿以為如何?”
張祿輕撫著自己的下巴,娓娓道來:“太子新亡,此時出兵,名正言順。”話及至此,張祿對著秦王言即於:“秦國國勢日大,大王不如結交遠邦而攻伐近國,這樣攻取一寸土地就成為您的一寸土地,攻取一尺土地也就成為您的一尺土地。再說,過去中山國領土有方圓五百里,趙國獨自把它吞併了,功業建成,名聲高楊,利益到手,天下沒有誰能侵害它。現在韓、魏兩國,地處中原是天下的中心部位,大王如果打算稱霸天下,就必須先親近中原國家把它作為掌握天下的關鍵,以此威脅楚國、趙國。楚國強大您就親近趙國,趙國強大您就親近楚國,楚國、趙國都親附於您,齊國必然恐懼了。齊國恐懼,必定低聲下氣拿出豐厚財禮來奉事秦國。齊國親附了秦國,那麼韓、魏兩國便乘勢可以收服了。”
聽到張祿如此的策劃,秦王聽後哈哈大笑,一副壯志在我胸,天下我有的氣勢傲視眾下,誇讚的說道:“得先生之言,猶如撥雲見日。得先生,真乃我大秦之幸啊!”
張祿聽此,連連低頭拜是。張祿此刻與秦王所談的伐魏攻略,就是“遠交近攻”的戰略雛苗……
張瀟一天就在聽趙王的訓斥,原本在母后的宮中訓斥後就應該回自己的宮殿,但還未離開就被趙王拉著去處理下臣所上報的正事。
這不去還好,一去算是糟糕透頂。先秦時期的文字,跟後代的文字相差甚遠,就算張瀟前世是考古畢業的,但看著趙國的文字他也無能為力啊!在齊國時,那可是逐字逐句的由卓千雅一一翻譯。
剛開始,趙王是拿著竹簡,說著政事,隨即也說出這事的處理意見,說著說著就讓張瀟自己誦讀自己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