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慕容(第3/10 頁)
合段家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段羆屢次規勸,段龕心煩,居然大義滅親,將這個弟弟肉體滅絕了。
五胡十六國時期,親情尤其不值錢。
段家內亂,慕容恪乘機率燕軍迅速於356年正月渡過黃河,距廣固城已僅有百餘里。段龕心懷革命的大無畏主義精神,率軍3萬人迎戰,意圖禦敵於國門之外。
初戰,慕容恪即在淄水輕鬆擊敗段龕,擒獲其另一個弟弟段欽,斬其右長史袁範等,俘虜段軍數千。
段龕逃回廣固城,閉門固守。
慕容恪並不著急攻城,他想活學活用毛爺爺戰略思想:圍點打援、開展統戰工作。
燕軍開始在廣固城外修高牆、挖深塹圍城,然後廣遣使者到山東省內、廣固城四周各城招撫。重壓之下,段龕的徐州刺史王騰身先士卒變節,於356年2月投降慕容恪。
歷史上一座城被圍,能撐過5個月的不多。解放長春,國民黨守軍死撐了4個月零27天,最終城破;安史之亂的睢陽保衛戰,發展到張勳殺妾給士兵充飢,人相食的地步,也不過撐了10個月;當然,宋抗元的襄陽保衛戰6年、釣魚城之戰20餘年,是以險要換時間的特例。
燕軍連續圍困廣固城7個月,段龕實在撐不住,派人向名義上的上級、南方的東晉求援。356年8月,東晉派徐州刺史荀羨前往廣固城解圍。荀羨率軍行至琅琊後,因畏懼燕軍,駐軍觀察形勢。
恰巧,原屬段氏鮮卑的徐州刺史,剛投降燕軍的王騰帶軍攻打鄄城(今山東鄄城東北舊城集)。荀羨打鬼子心裡沒底,打二鬼子部隊還是很有把握的,在陽都(今山東沂南南)擊斬王騰。算是給本次救援廣固城做了個心理交代。
長時間圍城,不僅城裡的人撐不住,對圍城的人也是種煎熬,畢竟大家拋家舍小的來這裡,就是想建功立業、搶劫發財,長時間這麼耗著,受不了。356年10月,燕軍諸將聚集到慕容恪中軍大帳,請求攻城。
慕容恪的態度,就倆字不行。
諸將一個個按捺不住,紛紛找慕容恪理論:我們來這裡,幾個月圍著個破城牆,除了吃飯拉屎屁事不幹,這能行?
慕容恪只用了一番話,諸將就繼續吃飯拉屎去了。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作戰時根據具體情況,有的時候要緩以克敵,有的時候要有急而取之。如果敵人與我們勢力差不多,而且還會有援軍前來,那麼我們考慮到腹背受敵的危險,應該急攻。如果我們勢力明顯佔優,而且敵人也沒有援軍,就應當困死他們當羈縻守之,以待其斃。
慕容恪還為這戰法找到了理論上的依據兵法十圍五攻,此之謂也。
慕容恪接著理論聯絡實際分析目前戰局:段龕對其部下們恩寵有加,部下們也很擁戴他。上次擊敗他,不是他的軍隊實力不行,只是因為他們指揮不得當。現在他們憑藉天險,團結一心,戰鬥力一定會大大增強。我們如果強攻,肯定能攻下,但也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不如長時間圍困,困死他們。
眾人想了想,都說:還是你高!呼啦散去。
不久,廣固城內路彈盡糧絕,最後甚至人相食。段龕認識到,再這樣下去,廣固城就成光桿城了,硬著頭皮率軍出戰吧。
慕容恪等得就是這一天。前燕大軍將段龕團團圍住,一頓胖揍。段龕拼死突圍,單騎逃回城中。11月,投降。
慕容恪平定齊地,留慕容塵鎮廣固,率軍而還。
在廣固之戰中,慕容恪運用長圍久困戰法,待其食盡,遂輕易攻取堅城。
後世有個儒生出身的統帥,學到了慕容恪圍困戰的精髓,並將之總結為“結硬寨、打呆仗”。打仗時,不斷學耗子刨長塹挖壕溝,居然靠此平定內亂,成為古今第一完人。沒錯,此人叫曾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