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第1/2 頁)
太白兄啊!”
“別,為兄消受不起。”
說罷李白瀟灑轉頭自爬山去了,留杜甫一人在山間吹冷風。
杜甫拍著腦袋懊惱了一會兒又追了上去:“太白兄,等等我喲……”
【茶水取來就可以開始煮茶了,煮時得觀察水的形態,‘三沸’之後茶才算煮好。
第一次沸時,水的形態就好像魚眼般大小,這時候可以稍微放些鹽進去,鹽不必放很多;
第二次沸時,水就像泉湧般翻騰了,這時得舀一勺水出來,用竹莢自水中心劃圈攪拌開,將茶粉倒進去便可看見翻滾的茶花,甚是美觀;
其實不可以等到水第三次完全沸騰才飲,第三次完全沸騰後茶水已經不宜飲用了,這時候要將之前舀出來的水倒進去,待茶水稍有翻騰的跡象,這茶就算是徹底煮好了。
好茶需要趁熱飲用,放涼了則會失去一部分的茶香味。】
-
天幕放著煮茶之法,殿中的宋徽宗趙佶則在埋頭苦寫。
一邊寫一邊嘀咕:“上乘之水,沒錯沒錯,朕每日飲茶皆用井中之水,實乃下下策也。”
於是就有了旨意,往後每日著人趕早取山泉水來宮中,這樣才能煮出好茶來。
頒完了聖旨,繼續開始創作他的佳作《大觀茶論》。
看著洋洋灑灑的許多頁紙張,趙佶笑了起來:“朕這茶之論,實屬鉅作,定能流芳百世!”
【飲茶之道在唐朝時,便是從唐玄宗李隆基時開始流行,那愛茶之人裡可少不了李隆基這位箇中好手。
咱們前邊說到李隆基為了撩妹專修了荔枝驛道,實在是給美人扣了個全鍋,其實那驛道李隆基自己也用了。
為了喝上好茶,每每到早春時節,李隆基就在宮裡一道又一道命令釋出下去,急吼吼地催促貢茶早早進獻上來。
皇帝有了要求,百姓只好辛苦些,連夜無薪加班給老闆採茶製茶運茶,看到這兒大家可豁然開朗了吧,這驛道李隆基還用來給自個兒運茶呢!
如此為己又不留‘名’的事似乎時常在李隆基身上上演。】
-
“啪”,一聲清脆又刺耳的聲音隨著天幕之音一同響起,李世民又被氣得摔了只茶杯。
“這孽障之事朕如今真是一點也不想見到了。”
李世民頭疼,隨即想起來了孽障之源,招來為太子教書的官員道:
“太子近日功課如何?”
太傅答:“太子又有進益。”
“不夠,再給太子加三成課業。”
李世民氣瘋了,他在思考要不換個太子?泰兒就很不錯嘛。
-
【此時大明湖畔有一位皇帝在閒遊,不過這位皇帝這次可不是來尋人的,而是來尋好茶來了,還即興作了詩:
“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今日採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
……
由來貴誠不貴偽,嗟哉老幼赴時意;敝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大概想表達這個意思:
前幾天採茶的時候我不愛看,今天採茶我又提起興趣來了。這茶山的路可真難走啊,沒有官員給我清道很痛苦。下了雨茶就便宜了,採茶的百姓實在是辛苦喲。唉,龍鳳茶團不太好喝,下回肯定不來這現採現喝了。
這位皇帝就是這樣的漢子誒。】
-
“九功,你說這位皇帝…前幾朝好似也沒有啊,難道會是我大清後代子孫嗎?”
梁九功這下真是覺得後脖子很涼,他應該回答是,還是不是呢?
【茶之一道,自古也是華夏獨有之瑰寶,它是華夏文化與內涵的大成。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