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2/3 頁)
四下時,停住了。白衣人說:&ldo;卦已成。不要擔心您的病,您能活到六十二歲,但這當中還會有災難。&rdo;
李重大喜,似乎忘記異象帶來的驚恐,問紅衣人:&ldo;您喝酒嗎?&rdo;
紅衣人:&ldo;您有盛情,我哪敢不飲。&rdo;
李重叫人把酒杯放到紅衣人和白衣人面前,二人道:&ldo;我們有自己的酒杯。&rdo;說著,他們分別從懷裡掏出一隻銀白色的酒杯,倒上酒後那杯搖晃不定。
李重細看,竟是紙杯。
紅衣人與白衣人各喝了兩杯酒,將紙杯收入懷中,起身告辭。白衣人對李重說:&ldo;您病好後不要輕易飲酒,否則禍將上身。&rdo;說罷,他們在李重的注視下向大門直直走去,身影越來越淡,最後完全消失了。
但是,大門從未被開啟過。
李重的病很快就好了,但他還是忘記了白衣人的告誡,暢飲如初。那年他被貶為杭州司馬。
遍觀唐代的志怪筆記,會發現:絕大多數的故事背景都在中晚唐,也就是&ldo;安史之亂&rdo;以後到&ldo;黃巢兵起&rdo;之前這段時間,即唐代宗到唐懿宗時代,這一百多年的&ldo;百鬼夜行&rdo;造就了中晚唐詭譎的時代氛圍。
在鬼肉的故事中,鬼被人算計,最後死於非命。鬼,也會死嗎?答案是肯定的。
現在的問題是:鬼死後,又叫什麼?關於這一點,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有特別說明:&ldo;時俗於門上畫虎頭,書&l;聻&r;字,謂陰府鬼神之名,可以消瘧癘。&rdo;按這種說法,&ldo;聻&rdo;是冥界之神。
但《宣室志》另有解釋:唐朝時,有山西人馮漸隱於伊水之上;當時,又有一李姓道士,以&ldo;尤善視鬼&rdo;著稱,大臣們&ldo;皆慕其能&rdo;。後來,李道士在跟一位重臣的信中提到馮漸,所謂&ldo;當今制鬼,無過漸耳&rdo;。意思是,大家都說我能制鬼,但最厲害的還是馮漸。
從那以後,長安、洛陽兩京的朝臣都知道馮漸有神術,其中&ldo;長安中人率以&l;漸&r;字題其門者,蓋用此也&rdo;。認為把&ldo;漸&rdo;字寫在門上,能驅邪避鬼,作用相當於鍾馗。後來,慢慢寫成了&ldo;聻&rdo;。中唐杜佑在《通典》中對&ldo;聻&rdo;的解釋是:&ldo;司刀鬼名。漸耳,一名滄耳。&rdo;可見,他更傾向於段成式的說法。
但不管&ldo;聻&rdo;是人間驅鬼專家,還是冥界的神,有一點是肯定的:鬼怕聻。從&ldo;人怕鬼&rdo;的角度去理解,那麼&ldo;鬼怕聻&rdo;似乎說明,聻確為鬼死之物,因此段成式的說法更有意思。
鬼生活在陰曹地府中,那麼聻呢?
如果看過《唐朝詭事錄》第一部,那麼就會記得在裡面有個整日昏暗似傍晚的鴉鳴國。聻,身著統一的制服般的黑袍,每日在那裡低頭打掃烏鴉落下來的羽毛。
穿越時光隧道的陰兵
&ldo;安史之亂&rdo;後,唐朝進入藩鎮割據的中期。
作為地方軍政首腦,一些地區的節度使擁兵自重,對抗朝廷,成為時局最顯著的標誌。比如,本故事中的李同捷之變即發生在這一時期。
李同捷是橫海節度使李全略之子,全略於唐敬宗寶曆二年(公元826年)死去,同捷跟那個時代的地方大員之子一樣,越過朝廷,擅自接班,自己任命自己為節度使。
到了唐文宗大和元年(公元827年),朝廷為消除此患,欲調李同捷為兗海節度使,伺機收拾。但同捷拒絕任命。入夏後,朝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