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3 頁)
鬼二:&ldo;妙哉。&rdo;
王方平從夢中驚醒。聰明的他,對盛粥的碗做了手腳:將碗穿了一個洞,用手指堵著,將粥倒入後,又把一個小瓶子放在手指下。在給父親餵粥時,悄悄將手指移去,於是粥流入瓶中,隨後迅速把瓶子蓋上,投入鍋中,以猛火將水反覆煮沸,而後開啟瓶子,見滿瓶是肉。
太原王方平,性至孝。其父有疾危篤,方平侍奉藥餌,不解帶者逾月。其後侍疾疲極,偶於父床邊坐睡,夢二鬼相語,欲入其父腹中。一鬼曰:&ldo;若何為入?&rdo;一鬼曰:&ldo;待食漿水粥,可隨粥而入。&rdo;既約,方平驚覺,作穿碗,以指承之,置小瓶於其下,候父啜,乃去承指,粥入瓶中,以物蓋上,於釜中煮之百沸而視,乃滿瓶是肉。父因疾愈,議者以為純孝所致也。(《廣異記》)
鬼肉是什麼味道?王方平開瓶後可曾聞到肉香或是惡臭?這些我們都無法知道。
這個故事出自中唐戴孚的《廣異記》。戴孚是安徽亳州人,生活在唐代宗時代,曾任校書郎,官至饒州錄事參軍。該筆記由著名詩人顧況作序,內容涉獵很廣,被大型類書《太平廣記》摘錄甚多,從數量的角度看僅次於《酉陽雜俎》。
在這個故事中,假如王方平膽子再大些,倒可以把難得一見的煮熟的鬼肉吃掉。只是不知道,吃完後,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同在太原,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發生,但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沒那麼幸運了。當時,宰相裴度的部將趙某得了熱病。一日黃昏,其子在室中為父親煮藥。床榻上的趙某忽見一黃衣人穿門而來,側身於藥鼎邊,取出一囊,往藥鼎裡傾倒白色藥屑,隨後悄然而去。
其子似乎沒發現。趙某深感恐懼,將此事告訴孩子,叫他把煮的藥倒掉,再煮新的。新藥煮了沒多長時間,趙某見黃衣人又進來了,再次將白色藥屑倒在鼎裡。趙某叫其子再次把藥倒掉重煮,如此反覆多次。第二天,孩子繼續為父親煮藥,其間趙某睡著了。其子將趙某喚醒,此時他似乎忘了昨日的鬼影,不曾檢視,便將湯藥一飲而盡。沒過幾天,趙某就毒發身亡了。在這個故事中,鬼得逞了。
上面講述的是鬼加害於人的故事,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則有一起反例。當時,有官員李重,平生好酒,因事被免職,退居河東蒲州(靈異事件頻發之地)。
李重每每自飲,漸漸地,便是小病不斷,終有一日,他病倒了,且病入膏肓。這天傍晚,他感覺自己要不行了,就叫僕人把庭院大門關上。李重是想把死亡氣息關在這暮色濃重的院子裡嗎?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等待死亡的到來。
突然,庭院中有聲響,李重越窗而視,見一人身著紅衣,出現在院子裡,來人正是他的朋友侍御史、河西令蔡行己。蔡身後跟著一人,著白衣,令人害怕的是,那人的白衣是一層一層的,如白幡。李重愕然,但因老友蔡行己在前,所以還是在床上掙扎著喊道:&ldo;有請蔡侍御!&rdo;
蔡行己與白衣人已進來了,前者拱手道:&ldo;李大人。&rdo;
李重叫人為其設座,但異象馬上就出現了:&ldo;蔡行己&rdo;頃刻間身體暴長,手腳及嘴鼻也隨著身體而長。在室內昏暗的光線中,李重再看那紅衣人,發現他似乎已不是蔡行己。迷惑中,李重感到身體輕盈了一些,不再像先前那樣沉重,於是靠著牆壁慢慢坐起來,問:&ldo;我病了有些日子了,是不是活不了多久了?&rdo;
&ldo;恰恰相反,您的病快好了。&rdo;紅衣人指著白衣人說,&ldo;這是我弟弟,最善卜算,請他為你算算。&rdo;
白衣人從懷中取出一隻小木猿放在榻上,木猿竟可前後蹦跳,蹦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