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帶發修何行(第2/3 頁)
依佛門的打算,並沒有給自己還留了一條還俗的後路。
只是師傅也說了,這剃度出家,也是要看緣分的。當初六祖慧能,於五祖處都沒成就這樣的善果。
妙玉也是塵緣未了之人。
只因最近,聽聞京城中有觀音遺蹟,並貝葉遺文出現,去年師徒二人才上來。現正在西門外的牟尼庵住著。
你道這觀音遺蹟是啥?
原來是妙玉在老家姑蘇城時,因體弱多病,遂拜了姑蘇石觀音殿的正堂法身,以居士身吃齋唸佛。
這觀音殿位於虎丘山門內,千人石西、冷香閣北,又名應夢觀音殿。
原來這觀音殿建於北宋熙寧七年,距今已近千年,雖屢毀屢建,建築基址也算儲存完整。又因其基礎及“四圍石壁”為武康石建築,而又被後世界稱之為石觀音殿。
這妙玉跟隨師傅,
天天唸佛打坐,
竟是如前世生就的佛子一般,
聞經即心生歡喜!
這幾年裡,就把金剛經、法華經、楞嚴經、地藏菩薩本願經等佛教經典一一讀來,不覺就越來越喜歡,乾脆入了空門,師傅因她特別喜歡觀世音菩薩的法身和願力,於是就賜其名為:
“妙玉”
如今京城裡,妙玉和師傅聽說,竟也照著姑蘇石觀音殿的樣子放大,起了一座“大觀音殿”!
而這貝葉遺文,正是新起得大觀音殿的鎮殿之寶。這件寶物更是大有來歷,正是《法華經》流失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頌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在諸多佛經中,
這部經書,
是釋迦牟尼佛陀晚年所說,
並且佛陀在這部經中
提出了一個觀點,
那就是人人都可以成佛。
那《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上,更是有這樣一句話: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佛教中有這樣兩句諺語:
“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
這是在說,要想開啟眾生的智慧,那就是《楞嚴經》最合適不過了,要想眾生成就佛果,那一定要學習《法華經》才行。
這可是,最珍貴不過的。
妙玉自以為從小,
得了觀世音菩薩的庇佑,
如今才得以身體大好。
於是一有觀世音菩薩的訊息,就前去參拜,修習。只聽大觀音殿內,頌揚《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一干僧眾,在大長老的引領下,正誦讀到《普門品》的偈頌詞來:
世尊妙巨像,我今重問彼。
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
這貝葉遺文,
原是古印度活菩薩大士,
寫在貝葉上的佛經。
你道這貝葉是什麼?原來就是貝葉棕的葉子,古書上記載有貝多樹,生長於熱帶亞熱帶地區:
"貝多樹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經冬不凋。此樹有三種,……西域經書,用此三種皮葉。"
這就如東土古代的竹簡書文一個道理。
“貝葉”是古印度經書代名詞;
“竹簡”是先秦古書代名詞。
妙玉的這個師傅,不僅念得好經文,還擅長精演先天神數。只可惜去年冬天,就圓寂了。圓寂前,師父告訴妙玉,不必為師父送靈。要她留下來,她還有塵緣未了。
師傅說的未了的因緣,
原來就在這裡。
最近寶玉的姐姐元春貴人,剛蒙隆恩,升了賢德妃,說話間就要回家省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