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1/5 頁)
第一五四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
定興縣是崇禎九年韃子入寇,攻破的十五座縣城之一,城破之後,滿城皆屠。包括代替定興縣令守城的鹿善繼,也遭到韃子貝勒阿巴泰的殘忍殺害。在鹿善繼守城戰死後,其生死之交孫承宗奔赴定興縣,扶棺而哭。
不過,孫承宗、鹿善繼當年在努爾哈赤叛明不久,便認識到後金崛起,是大明的巨大禍患,在薩爾滸之戰,兩人先後請旨經營遼地。關寧軍和東江鎮,皆是兩者制定出來的戰略部署。
不過,再好的戰略,也需要中央的政策保持連續性和一致性,才能起到效果。明廷在後金崛起後,政策一直是搖擺不定,忽的激進、忽的保守。搖擺不定的戰略,加上財政供給不足,各種美好的戰略,都成為泡影。眼見著後金征服蒙古,改國名為清之後,越發難以遏制。
孫承宗在定興縣為鹿善繼哭靈,一直到下葬之後,才稍微安定心神。而在定興縣的小吏,將一份抄錄的《邸報》內容送至,孫承宗便迅速的翻閱。
而關於溫體仁的遷都論,成為這期《邸報》的焦點新聞——“燕都之形勝,不足恃也!”
孫承宗愕然,心道:“燕京雖然有諸般缺陷,這需要多年在燕京領軍作戰,才能看出道理。溫體仁不過是一屆文人,從未有過督師軍旅的經驗,也不知如何得出這般結論?”
燕京的防禦缺陷,孫承宗也是心中有數。不過,孫承宗過去的思路,是上書請加固燕京周圍長城關隘。
事實上,長城關隘缺口何止數萬個,處處皆修補,耗資何止數千萬兩。哪怕是每年擠出數百萬兩撥款,也得幾十年時間,才能夠修補完成。哪怕是長城所有的缺口都被修補完善了,也需要精兵強將去守衛吧?
明廷最大的問題。不是長城年久失修,更重要的是沒有足夠精銳、可戰計程車兵。隨著對溫體仁奏摺的閱讀,孫承宗面色越來越凝重。
“。。。。。。以燕都僻處一隅。關塞之防,日不暇給,卒旅奔命,挽輸懸遠。脫外滋肩背之憂。內啟門庭之寇,左支右吾,倉皇四顧。下尺一之符,徵兵於四方,恐救未至而國先亡也!”
這一段文字。已經將燕都的缺陷挑明瞭,由於燕京形勝的缺陷,使得敵軍很容易攻入京師附近,將之包圍。而次次皆需要倉皇召集外鎮兵馬來救援,也不可能每一次都能成功的解救成功吧?如果有一次援兵來遲,恐怕大明便會已經亡國了。。。。。。。
孫承宗閱罷,不僅掩卷沉思道:“好一篇氣勢磅礴的雄文,其氣度、深度絕不類溫體仁的手筆!不知道。究竟出自哪位大才?”
漢唐兵書重騎兵。宋朝兵書重弓兵、器械,明朝兵書重火器。軍事地理方面,歷朝皆有所研究,但是清初的顧祖禹,才是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學的集大成者。這篇來自千古軍事地理學大成者的顧祖禹手筆,孫承宗也只能歎服。
孫承宗讀罷後。卻是摸了一把眼淚,道:“這般曠世奇才。如果早生三十年該多好。”說著,孫承宗卻是將這篇文章。在鹿善繼墳前,進行焚燒道:“老弟,你在九泉之下,也看看這篇文章吧!”
正在孫承宗心潮澎湃之際,遠處傳來馬蹄。但見到,一名宦官,在數名騎士的護送下,直奔而來。
“可是孫承宗老大人?”宦官喊道。
孫承宗愕然:“我已告老還鄉,不問朝野大事,不知天使尋我這個山野匹夫何事?”…;
宦官道:“聖上口諭,大明將才凋零,聖上有意創‘黃埔軍校’專事培養將才,迫不得已請老大人出山。。。。。。”
明朝初年也有培養軍事人才的“武學”,不過也就洪武年間曾經非常重視,後期越來越荒廢。
此刻,請孫承宗出山,籌建的“黃埔軍校”也等同於大明中央武學,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