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5 頁)
(河底)隧道(Holland Tunnel,以其總工程師命名)聯結了被哈德遜河分割的紐約和新澤西;一九三〇,現已半垮的西城公路(West Side Highway)通車;同一年,七十七層的克賴斯勒大樓(Chrysler Building)落成;一九三一,喬治·華盛頓大橋(George ashington Bridge)落成,至此才有了一座比布魯克林大橋更長的橋;同一年,一百零二層的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落成;一九三一,洛克菲勒中心第一幢大樓、三十一層的RCA Building落成;同一年,紐約地鐵各基本幹線完工;一九三六,三區大橋(Triboro Bridge)通車;同一年,第一條地下供水系統開工;一九三七,東河公路(East River Drive,現改為羅斯福公路[FDR Drive])建成;同一年,哈德遜河另一個汽車道,林肯隧道(Lincoln Tunnel)通車;一九三九,白石大橋(Bronx�Whitestone)通車;一九四〇,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neter)落成。
紐約,紐約(7)
小羅斯福於大恐慌最慘痛的一九三二年當選總統,幾乎立刻在全國實施了他在紐約州執行過的“新政策”(New Deal)。“禁酒時代”也透過立法正式結束。自動辭職的華克市長的下一任,大概是紐約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一位市長,“小花”拉瓜地亞(Fiorello LaGuardia),於一九三四年就職。在這最艱苦的三十年代,紐約非但在重大公私建築工程上有輝煌的成就,而且在政治和社會方面也成績非凡。在掃蕩黑社會方面,拉瓜地亞有一位難得的戰友,紐約州的總檢察官約翰·杜威(John Dewey)。在公共建設方面,他又有紐約有史以來最引人爭議的羅伯特·摩西(Robert Moses)。摩西的職位雖然只是容易令人誤會的“公園主任”和後來的“港口管理局長”,但今天紐約大部分的公園、海水浴場、高速公路、各大橋樑等等都是他的手筆。從當時人們挖苦他的一句話就可看出他的勢力之大,“(羅伯特)摩西以為他是上帝,但他只不過是摩西。”
為慶祝開國之父華盛頓總統在紐約就職一百五十週年,紐約市經過三年的籌劃和建造,花費一億六千萬美元的投資,於一九三九年在皇后區的法拉盛草地(Flushing Meadows)舉辦了空前的“紐約世界博覽會”(New York World’s Fair)。這是一個肯定今日成就、展望明日世界的展覽。問題是,當這個充滿希望但大賠特賠的世界博覽會還在開放的時候,希特勒的納粹部隊已經佔領了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開始。
拉瓜地亞市長在開幕典禮上說,他希望所有參觀人士注意一個展覽——紐約市本身。如果當時在場的,有一對外州來的夫婦帶著正在唸小學的兒子,聽了市長的話,好好地參觀遊覽了一下紐約,那麼這個小學生,現在也不過六十歲上下而已,如果他在半世紀後的今天首次重訪紐約的話,會有什麼感想?
他可以發現紐約還是那麼擠,那麼吵,那麼亂,那麼髒,生活步調又快又緊張,人人都有點神經質……但就物質紐約來說,或許他對變化不大的格林威治村、上東城和下東城的幾條街,以及一幢幢世界知名的建築陸標還會有點印象。除此之外,就算他還記得三號大道或六號大道,但也不一樣了,至少上面的高架鐵路早已拆除。中城一帶,取而代之的是馬路兩旁一座座沒有多少特色的玻璃盒式的辦公大樓和公寓。麥迪遜廣場公園(Madison Square Garden)也不在麥迪遜廣場了,而在新的(而且也即將拆除重建的)賓州車站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