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陳登意動(第2/3 頁)
好有事向紀縣令稟報,就與二位一起前往校場吧。”
功曹請陳珪、陳登父子前行,他陪在側後,一路朝校場而去。
“黃功曹,我一路行來,發現茌縣出現許多新的村鎮,幾乎一色的磚房,修建地很齊整,這些應該不是百姓自己修的吧?”
陳登稍慢一步,與黃功曹平齊而行,問出自己心中所惑。
不怪陳登質疑,如今莫說是泰山郡,即便是兗州富庶的東郡,百姓也不敢奢侈到拿錢買磚修房。
茌縣幾經賊匪抄略,百姓吃飯尚難,何來錢財修房?能有個茅草屋遮風避寒就不錯了。
“自然不是,百姓哪有錢糧修建這般氣派、結實的磚石房,是縣府出資,由工匠統一建造的。”
黃功曹會意,也不隱瞞,很是自豪地對陳登道出實情。
“二位看到的,有些磚石比較陳舊,那是茌縣的城牆磚;嶄新的則是新近燒造的新磚。”
陳珪一怔,猛然回頭,怪不得他一入茌縣城,就發覺少了點什麼,原來是殘破的城牆不見了。
“你們扒了城牆,若黃巾流寇來犯怎麼辦?”
陳珪不無擔憂地問黃功曹。
“不怕!”
黃功曹笑答一句,一臉的輕鬆相。
起初紀靈平復了茌縣匪患,第一件事不是修繕城牆,反而是下令拆城牆,由工匠統籌,四處替百姓修屋舍,這讓黃功曹很吃驚,也很反對。
可紀靈告訴他們,這是泰山郡守陶應下的命令,他們不得不執行。
當沒過多少時日,一批批嶄新的兵刃進入新組建的玄甲軍,一件件新式農具進入茌縣百姓手中時,他們忽然對防守茌縣有了信心。
“哪,這房舍也不會免費送給百姓住吧?”
黃功曹瞄了一眼陳登,這不是廢話嗎,即便陶應再有錢,也不可能這般造啊。
“當然不是免費的。”
不等陳登、陳珪父子提出質疑,黃功曹接著給二人解釋。
“房舍、新型農具雖然不免費送給百姓,但也不收百姓的錢,而是由百姓以工代賑,他們閒暇時替縣府修路、屯田、做工,透過工時,以此來折算分到手的住房、農具及糧食費用,直到還清為主。”
聞言,陳登心神一震,眸子裡閃過一抹亮光。
“妙啊,這樣既減輕了百姓負擔,還充分調動起百姓的積極性,更使百姓擁護官府,不僅促進了茌縣的恢復發展,還減少了縣府的花費,一舉多得,簡直是天才般的謀劃。”
陳登側身,對著身旁的黃功曹深深施一禮。
“能出這般方略之人,定是高才,陳登定要拜見請教一番,望黃功曹代為引見!”
黃功曹忙還一禮,邊笑邊搖頭。
“陳先生這可就為難黃某了!”
陳珪、陳登聞言一愣,在這茌縣,還有很難見之人嗎?
“莫非,此賢乃隱士?”
黃功曹搖搖頭,臉上露出一抹遺憾之色。
“出此方略者,乃我泰山郡守陶應也。即便是黃某,也未曾有幸一見。”
陳珪、陳登二人聞言,相視一眼,心中皆震驚不已。
“豈不是說,眼下的泰山郡十二個縣,個個如茌縣?”
陳珪很清楚,既然這方略出自陶應之手,茌縣的這番景象,定非個例。
“陶恭祖的兒子居然如此大才,難道,是老夫看走眼了?”
陳氏乃徐州豪族,陶謙一進入徐州,不像糜氏、曹氏、王氏、趙氏四家,紛紛投資陶謙,謀取利益,而陳氏則坐地觀望。
陳珪父子之所以謹慎,是因他們看出大漢的天下已有分崩離析、壽終正寢之相。
陶謙今日能成為徐州刺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