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緣是不識心(第1/2 頁)
一路上杜十娘跟著伽釋見到眾生百相,感受頗多,身上的怨氣也安穩了很多,純淨的怨氣是修煉的上好補品,但是人生百態,愛恨情仇,貪嗔恨痴是無法避免的,修行本身就是要克服很多事,在萬千大道中找尋最適合自己的那條道路;所以這怨氣有得也有失。
上京不遠有個肚兒村,村裡常年累月都有大肚婆生下孩子,古怪的是,生下的孩子長大了跟家中死去的長輩一模一樣,就連生活習慣也是相同的。
這天杜十娘和伽釋在路過肚兒村時,伽釋覺察這裡的風水格局似乎有異樣,就在這裡留宿下來。
杜十娘疑惑的看著伽釋,他沒有解釋,等到安頓下來,拿出一本易經五行八卦,上面還標註一行字:本人心得體會,與原本有出入,勿代入。
伽釋就在院子裡教杜十娘利用氣感去感受周圍的格局,例如遠處的丘陵,處在那裡必有頭尾,是呈環繞之勢,還是其他;再看眼前的丘陵,底下就是桑田,可這個丘陵中間卻有一條溪流穿過;利用氣感你就會感知這條溪流是後天形成還是先天就有。
伽釋引導她利用氣感去感知,她好似也有幾分天賦,聰慧在裡面;多試幾次她就感受氣感,隨後她提出疑問:“這氣感我是感覺出來了,但是給我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
看著她疑惑不解的模樣,伽釋笑著說:“你很聰明,問到點子上了。”接著他就開始瘋狂的輸出:
很多時侯氣感給予我們兩種感覺:好與不好,你也可以理解為舒服和不適。後天形成的格局會打亂這裡原本氣機,好的後天形成會給你一種剛好的氣感;若是你覺得違和,不適那就是說明這裡的格局改錯,或者改動的不好。
杜十娘點頭:“那我明白了,同理所印證:先天形成的格局,氣感覺得合適就會在這裡安營紮寨,若是不適,要麼另尋一處,不然就會做出改動,來調整適應。”
伽釋微笑點頭:“那我考考你,既然你的氣感展示的是不舒服,那你怎麼判斷呢?”
杜十娘略微思考一下,起身看著四周,閉上眼睛感受著周圍。她睜開眼睛,回到原來的位置,看著他說:
我的氣感告訴我這裡不舒服,很沉悶,這裡的格局是後天形成的,這周圍原來的佈局已經打破,沒有進行新的調整。
伽釋也沒有賣關子,指著遠處的桑田說,桑田長勢喜人,按照同樣的理念,這裡的人丁應當豐盈才是。但我觀這個村子上方,生人魂魄卻只有十數個,剛剛村長說這是個大村,有三百來人。
這難道不對勁嗎?我剛剛已經讓人去印證了,相信不久就有結果了。
臨走時,伽釋又拿出一本《蓮華月經》,聲稱這是本宗一個德高望重的前輩寫的,多讀有益,最好在月下修煉誦讀,因為你的體質好像很適合月夜修煉。
留下拿著書,面無表情杜十娘。(心裡可能狂噴伽釋:你有種,每天不是佛經就是各種書籍,我是喜歡讀書人,有文化的讀書人;可不是喜歡自己讀啊!)
坐在院中,看著明亮的月光和旁邊昏暗的燈光,她回想起這一路的見聞,拿出本子,寫下:
憐帶希望降世間,不想世間多舛午(舛午:牴觸,違背的意思)
這就印證了那句這世上本來就有很多的被辜負,不善良,不正義,不清白,可這一路來總有人在這渾濁的世間裡,不停的搓洗,就像世間本來就是破破爛爛的,可依然有人頂著能量去修補。
不知道是想到了什麼,她再次提筆:
莫說渾濁黑暗難,前路坎坷放心行。
且看他人世間遊,半載路途半載歡。
次日,杜十娘興致勃勃的找到伽釋,詢問他結果是否出來了。他笑著讓一個子弟回答了她。
那人也是口才了得,說得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