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第1/4 頁)
&ldo;哼,我父皇死的時候可沒見她這麼傷心。&rdo;劉徹冷冷說了一句。被韓嫣立刻阻止了。
三人又聚在一起商議一番,直到夜深了才打馬回府。
次日早朝的時候,太常令就梁王發喪一事簡單湊請了一番,雖然場面奢華了些,可畢竟都在禮制當中,劉徹因此全部允了。一群大臣表面上交口稱讚陛下仁德,心中如何作想自是不知。
只是劉徹看著底下莊青翟、許昌等人不停交頭接耳,目光閃爍的模樣,心中愈發警惕了。同時也開始怨懟起太皇太后來‐‐
梁王畢竟是因為謀朝的事情才被軟禁在長樂宮中,如今這番盛大的舉動讓下面諸侯臣子看了會如何作想,難道是朕在鼓勵旁人造反嗎?
想到此處,心中愈發抑鬱了起來。面色隨即深沉下來,眾臣看在眼中,心如明鏡。看來這小皇帝和太皇太后的又一次鬥法,小皇帝算是一敗塗地了!
留神到朝堂中的氣氛有些詭異,韓嫣不著痕跡的皺了皺眉。奈何他如今只不過是個千石小吏,站班都要站在大門口處,實在是人微言輕,不得說話。只得把目光投注在田蚡的身上‐‐畢竟這人是自己最好吩咐的。
察覺到盯在自己身上的灼灼視線,田蚡動作細微的回頭看了一眼,見到韓嫣的面色,還衝他擠眉弄眼的模樣,有些發愣。回頭想了半晌,還是硬著頭皮走了出來,躬身奏道:&ldo;啟稟陛下,微臣太尉田蚡有事啟奏。&rdo;
&ldo;講!&rdo;劉徹頷首,淡淡應了一句。
&ldo;前幾日朝廷舉才招賢的那些個士子學生如今都待詔公車,具體上也都未擔任什麼職位。如此一來,自會造成人才的浪費。我大漢歷來勤政克儉,諸位朝臣對於此事頗有異議。因此微臣請旨,希望陛下將這些個士子全部放入辟雍當中做教書先生。一來可以傳道授業,二則也避免了朝廷俸祿的浪費。&rdo;田蚡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的說道。
劉徹稍微沉吟片刻,就同意了。
田蚡謝旨,這才緩緩退了回去。
他這邊風平浪靜了,可是莊青翟,許昌為首的黃老一脈反倒不樂意了。當初朝廷招賢取士當中大部分人都已經分到朝廷各部開始&ldo;實習&rdo;了,只留下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儒生們待詔公車。若是讓這些個人去學校教學生,那將來教出來的學生豈不都是信奉儒學的?
何況陛下對於這辟雍的期待是顯而易見的,將來這些個學生離校之後加入朝廷必然會成為各部棟樑,長此以往致黃老之說於何地?
莊青翟因不受劉徹的待見,因此也無法勸說劉徹。只得使了個顏色給許昌。許昌猶豫半晌,起身緩緩說道:&ldo;啟稟陛下,公車署那些個儒生並未加入朝廷辦過實務,因此在傳道授業的時候必定浮於表面了些,即便是將來加入朝廷辦事也免不了眼高手低,言行不致。因此微臣懇請陛下,聘用那些有經驗學識的,或者已經閒賦在家的德高望重的老臣們去辟雍教書,如此一來自然可以協調首尾。&rdo;
至於景帝一朝的德高望重乃至告老還鄉的老臣們,大多數都是信奉黃老之學的大家。到時候兩相抵對,也不怕儒家一家獨大了。
劉徹辦理辟雍是為了得到越來越多的人才,因此他雖然明知許昌的言下之意,也並不在乎。揮揮手同意了許昌的建議,同時也給各大士族老臣們傳遞了一個資訊,那就是他並不排斥黃老之說。朝廷重臣看在眼裡,暗暗點頭。
上一次太皇太后命令陛下辭退衛綰的丞相之位,眾人隔岸觀火的時候還在暗暗揣摩小皇帝太過年輕恐怕會吃虧。哪知道劉徹順了太皇太后的意之後立刻把竇嬰、田蚡這兩個傢伙提拉上來。【不僅讓自己擺脫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