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宣發(第1/2 頁)
原版的《高原如夢》並沒有進入影院,而是和很多不知名的影片一樣賣給了電影頻道之後就被鎖進了片庫。
這年頭就是這樣,觀眾只認進口大片和明星大導的招牌,像《高原如夢》這種沒有大投資,沒有大導演,沒有大明星的三無電影大多數時候即便是進了影院,也收不到多少票房。
這是由市場決定的,影院也只是為了生存,與電影本身的好壞無關。
楊琛的第二張專輯自春節前後開始打榜,宣髮套路跟首張專輯差不多,海報v先行,電臺電視臺媒體宣傳鋪天蓋地,同時楊琛50城路演籤售的計劃也被炒作得滿天飛。
專輯裡的歌曲一經問世便有好幾首歌都殺進了中歌榜前十。
藉著這股熱度,尚競又約了幾個省電影公司代表,又發出去十來個複製。
楊琛的50城計劃從3月5日開始,由京文和晨露影視合作,請了專業安保團隊,成立了專項宣發小組,和各地影城對接。
就連肖正國也在中間插了一手,提前得到訊息的他,把楊琛名下圖書全部再版重印,圖書作者不再是【楊二郎】,而是換成了【楊琛】。
經過和京文、晨露的協商,這次50城路演籤售計劃,宣發費用再次提升一個臺階,由三家共同出資800萬,在專輯籤售、電影路演之外,又加入了書籍籤售。
2001年的800萬是什麼概念?
它可以在北京買上十來套房子。
在地方頻道投放一支一個月迴圈播放的廣告也不過才十來萬。
港片救市之作《無間道》的投資也不過2000萬港幣,張一謀的《英雄》投資3000萬美金,宣發費用也不過1800萬。
在這等宣發規模下,楊琛的海報鋪得到處都是,歌曲傳遍大街小巷,就連已經出版了兩年多,銷售逐漸疲軟的四本書的銷量也迎來了又一波回暖。
烈火烹油,鮮花著錦,電影、專輯、書籍,三項合一,楊琛的名頭終於在全國範圍炸響。
就連各地的電影公司也沒想到楊琛的熱度會這麼高,一邊和晨露影視溝通路演事宜,一邊彷彿成了自來水,《高原如夢》還沒正式登陸影院,影廳裡就已經掛滿了楊琛的海報。
…………
3月5號,《高原如夢》正式上線。
京城廣安門影院附近,早早就搭好了臺子。
楊琛將在這裡打響50城計劃的第一槍。
此時如果從高空視角俯瞰,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從各個方向朝著宣武白廣路廣安門影院這裡趕來。
這些三三兩兩的人不管之前認識還是不認識,只要搭上了話,提到楊琛這個名字,就瞬間有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和目標,在這個目標的牽引下逐漸匯成一波波人流,朝著楊琛所在的地方湧了過來。
“哎,楊琛的電影今天上映了,要不要去看?”
“楊琛?他不是唱歌的嗎?不去!”
“真不去?他在白廣路那邊路演,聽說還有專輯和圖書籤售會。”
“不去,沒意思。”
“不去算了,我自己一人去。”
“哎,我記得你不是他的歌迷吧?湊什麼熱鬧?”
“我要去問問他,為什麼要把我的二爺寫那麼慘?”
“什麼亂七八糟的?啥意思?”
“《人生長恨水長東》也是他寫的啊,我才知道原來楊琛就是楊二郎!”
“什麼?楊二郎就是楊琛?這麼說《悟空傳》也是他寫的?”
“對啊,你沒看再版的書連作者名都換了嗎?”
“走走走!趕緊過去,佔個好位置!”
………
“寶寶,楊琛在辦籤售會哎,跟我一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