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第1/2 頁)
&ldo;是,這只是元嘉個人的想法,若有不對的地方,請皇舅舅包含。&rdo;沈皎說完這句話後,才鄭重的道,&ldo;大齊自前朝所剩下的世族,如今最為強盛的也只是衛氏和顏氏二族,其餘的皆已經衰敗,不足為慮。衛氏一族門風清正,又是後族,深得皇舅舅信任,衛遜大人又官居閣臣首輔,這是現在的顏氏一族所比不得的。
顏思大人雖也是閣臣,但比之衛遜大人卻是稍遜一籌,所以,這二族之間多年來的平衡便被打破了,顏家對這樣的局面有些著急,所以才讓顏楠對著衛家子弟挑戰,若是衛家無人能贏,則代表著衛家後繼乏力,而顏家卻是人才輩出,如此也是將名望扳回。
元嘉認為,這是今日第一場比試的精彩在這裡。&rdo;
&ldo;那第二場呢?&rdo;
第68章 平衡
紫宸宮中,天和帝的語氣看似漫不經心, 但一雙眼眸中卻深不見底, 閃著精光。
&ldo;第二場的南北士子之爭, 除了書生意氣,所在乎的名聲外, 更是朝局中的南北地域不同出身的官員的政治之爭。&rdo;沈皎端起茶杯,潤了潤嗓子,&ldo;在大齊,北方長經義,南方長詩賦, 在會試時究竟是以經義為主要的評判方向,還是以詩賦為主,這便代表著最後南北方士子中榜的人數差別,若是長久重視一方,那南北雙方所被朝中錄用的官員人數必定出現極大的偏差,長此以往,朝中必會出現官員地域出身往一方傾倒的現象, 到時必會引起另一方士子和民眾的不滿, 從而出現大禍。&rdo;
可以想像, 若是絕了一個地方民眾的仕途,讓其沒有出頭之日,再被來自另一方的官員剝削, 勞役沉重, 卻因為地域出身而官官相護的朝局, 民眾無處訴苦,最終便會舉起手中的刀,開始反抗,如此,便是天下大亂的開始。
沈皎見自己說完&ldo;大禍&rdo;二字後,天和帝沒有出現動怒的表現,也沒有出聲,便接著道,&ldo;沒有背景的寒門進士,很多都會拼盡全力投靠朝中的重臣,同樣都是不認識,比起其他人,相同地域出身的官員會是其第一選擇,畢竟同鄉之人,總是會分外親熱啊。&rdo;
這是人骨子裡對家鄉的親切,就像她若是遇到一個同為前世那個時代的人,雖然她也許不會相認,但也是會有著一些好感,也會照拂幾分的。
&ldo;朝中的官員,因地域出身不同,其背後的勢力也會變得不同,為了給自己的一方獲取更多的前途和勢力,這爭鬥自然便免不了了。&rdo;沈皎分析著朝中的局勢。
&ldo;說得不錯,可這應該更多的是朝中官員對會試取士標準的爭鬥的原因,和今日的比試牽扯在哪裡?&rdo;天和帝聽完外甥女對南北官員的分析,心中很是滿意,面上卻不露聲色,繼續漫不經心的問道。
&ldo;今日的比試自然和朝中牽連甚廣,一直以來,朝中官員,因為地域不同,所提出的對開科取士的側重點也不同。聽彥先生講,這幾日朝中關於此次的會試的側重方向正在激烈的爭論。&rdo;沈皎不慌不忙地將思路理清,她覺得隨著自己講得越多,這心中也越來越從容了幾分,不再像以前那麼緊張,甚至膽戰。
這,也許是她對朝局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也許是越來越習慣了。
&ldo;若是這次的比試,是北方學子勝出,那麼就算這次的會試取士的側重方為經義,錄取的北方士子居多,那麼朝中的南方官員和士子也無話可說。&rdo;因為這場比試他們連自己擅長的詩賦都輸了,只能說明其在才學上不如北方士子,依照才學錄取,這也是正常的結果,南方士子無處申辯。
這,才是這場比試作為根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