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2 頁)
只是在回去的時候,立刻給這個堂弟寫上一封書信,讓家裡信得過的下人帶過去,順便替自己好好看看周浩這個賢侄。
當然了周衍再快也快不過第二天皇帝的宣佈。
整個朝堂之上沒有一個人反對,但是也沒有人同意。
廢話,要是在唐朝的時候這還可以,但是現在不論是什麼大官,子孫後輩想要當官都要靠科舉,怎麼會同意一個人走捷徑呢!即使是皇帝同意的也不可以,畢竟聖上要是亂了法度那之後怎麼辦!
郭軒倒不全是用嘴說說,把周浩的功勞一說大家就沉默了。
還是公治舟先服了軟,畢竟皇帝最近有扶持改革派的意思,他們守舊派還是要避一避鋒芒的,於是上前一步說:&ldo;聖上說的這個人,有大功勞,您可以給一個爵位。&rdo;意思就是縣令就不要想了。
郭軒當然不滿意了,看著其他連話都沒有的滿朝文武於是大聲問道:&ldo;你們的意見呢!說來我聽聽!&rdo;
哼!
既然不說郭軒就自己做主了:&ldo;那就派周浩到建安縣去。&rdo;這已經是頗為偏僻的縣城了,再往南就是貶謫的官員才會被派往哪裡,郭軒自認為自己做的不出格。
哪裡想到剛才還不說話的官員們,頓時都被驚住了。
&ldo;聖上,萬萬不可。&rdo;
&ldo;聖上,一縣之地豈是拿來玩玩的。&rdo;
&ldo;聖上,這小子有什麼本事當這個縣令。&rdo;
就怕你們不說話,特別是聽了這就話之後郭軒就更有理由反駁了:&ldo;他的功勞最起碼算是實幹派了。&rdo;他本來想說比很多隻讀聖賢書的人好的多,但是隻是心裡想一想就知道自己有些衝動了,他只是關注這一個頗為有才的人士罷了,又不是替他拉仇恨的,才才說的這麼委婉。
到是這樣的態度讓公治舟以為聖上有所服軟,反而不再揪著這點了,反正當了縣令之後,說不定反而有更多的把柄,聽說這個叫做周浩的還是周衍的子侄輩,那就更好了。
於是帶頭同意了聖上的觀點:&ldo;聖上,他的學識我們也不清楚,要是有本事的話也就罷了,要是沒本事也算是將功抵過。我們也不追究他的罪過了。只是這個縣令肯定不能跟其他人一樣正常升遷,三年之後才算是跟別的正式上任的一樣考核。&rdo;
&ldo;準了。&rdo;郭軒其實對周浩的本事也清楚的不很,只是想要看看他這種擁有很多奇思妙想的人,在縣城裡能夠做出什麼貢獻,至於三年後還是不是縣令也不重要。
不過就算是在縣令上連任兩屆也是有著很大的好處的,凡是能夠進入內閣的可沒有一個不是當過兩次縣令,且考核為優的。
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郭軒當即讓人去傳旨了。
第33章
終究是聖旨先到一步。
即使是周浩再有自信也不敢相信自己的摺子能夠這麼快就得到想要的結果,但是能夠讓聖上下旨也算不上什麼壞事了。
&ldo;大人,不知道您的家眷都到齊了沒有?&rdo;來人很是客氣。
可是周徑再不在意也不敢在代表著皇上旨意的宦官面前放肆,人早早的就去找了,這邊也先安撫著,就是小兒子不知道去哪了,讓他擔心能不能夠及時找到,但是因為心裡的一點念想,周徑也不想要讓來人對周浩看法不好,畢竟他們遠在外面,要是這人一說個什麼給聖上聽,對浩兒的印象變壞了,可就不好了。
因此只是賠禮道:&ldo;閣長,我家小兒向來胡鬧,可能還要在等些時日。&rdo;
周徑不知道皇帝的態度,心裡有些忐忑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