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第1/2 頁)
最近我在報紙上看到許多辱罵你的文字。因為你提出&ot;懺悔&ot;問題,觸怒了不少&ot;正人君子&ot;們,他們不惜用最骯髒的語言來辱罵和貶低你。你在風頭浪尖上,於是明槍和暗箭一起來了。
剛開始,我一邊讀那些文字,一邊感到無比地生氣--因為那些文字裡流淌著毒液。你的純真、你的勇敢、你的悲憫,為什麼遭到大多數人的誤解和嘲笑呢?
同時,更有某些人故意曲解你的意圖,他們別有用心地往你的身上撥髒水。他們把水攪渾,然後想混水摸魚。我不能容忍他們氣勢洶洶地衝上來,企圖蘸著你的血津津有味地吃&ot;人血饅頭&ot;。
後來,我也漸漸想開了。這正是你的命運和你的選擇啊--假如他們不辱罵你,才說明你的文字沒有力量呢。他們回擊了,因為你刺痛了他們,你讓他們出醜了。他們的辱罵,恰恰從反面說明瞭你的價值。
你像一根刺一樣鑲嵌在他們最敏感的部位。你讓他們難受了,你讓他們丟臉了。
辱罵也許是你遭受的最輕微的傷害,在今後的日子裡,必將有更嚴峻的考驗在等待著你。我已經隱約看見了。但是,請你放心,當那些更艱巨的日子來臨的時候,我已經來到你身邊。我要在你最艱難的時候到你身邊去,跟你一起承受風風雨雨--我要牽著你的手,不打傘,在風雨中行走。
在這些幾乎是鋪天蓋地的辱罵之中,我有點擔心你沉不氣,亂了心神。此刻,你最需要的是安靜。只要你深深地紮根在大地上,那些外來的風雨動搖不了你的根基。《聖經》中說:
你不要心裡急躁惱怒,
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傳道書7:9》)
他們已經惱怒了,因為他們愚昧、他們恐懼、他們心虛。他們用惱怒和辱罵來掩飾他們的愚昧與恐懼。殊不知,欲蓋彌彰。
你對懺悔的呼喚,並不是意味著你自己來充當法官的角色,來嚴厲地審判那些有罪的人;恰恰相反,你是以一種卑微的心態,以對自身的深刻反省開始的。我讀了你的那些文字,很明顯,你從來就沒有要置身事外、冷眼旁觀的意思。你明白,&ot;罪&ot;就好像一根刺一樣,深深地紮在自己的靈魂之中--你坦白地表示,自己並不比那些被你批評的人清白。
因此,你在批評他人的同時,自己的心靈也在接受著過濾和淨化。
那些惱羞成怒的人真可憐。我們更應當憐憫他們,正如憐憫我們自己。
他們不知道,罪本身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死不認罪、是對人的罪性的漠視。
他們陷入迷狂的狀態,還拒不承認,反倒把清醒的人當作瘋子。他們像狗一樣撕咬清醒者,消滅清醒者。他們以為這樣做了之後,他們的世界就天下太平了。
如此看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並不是寫給孩子看的童話,而是寫給成年人的寓言。
廷生,你多次把自己比喻為那個高聲喊出&ot;皇帝什麼也沒有穿&ot;的小孩,你從來沒有把自己看作是英雄--事實上,以你溫和靦腆的性格,你也不可能是一個英雄。你僅僅是用孩子的眼睛來觀察,用孩子的嘴來表達。
懺悔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我想起劉再復在《獨語天涯》中說寫的一段話:&ot;懺悔意識並非只是對昨天的反顧,它還包括用明天的眼睛來注視今天的缺陷與責任。當我的家鄉的大森林被消滅的時候,我用明天的眼睛看到森林的屍首與廢墟,即用一百年後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屍首與廢墟,於是,我看清了昨天與今天的行為,並感到最深刻的罪孽。&ot;被殘害的豈止是森林呢?我們的罪行又豈止是摧毀了森林?
你放心,你不是孤獨的。你的陣營中,即使沒有一個戰友,也還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