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第1/3 頁)
1820(1012)
席不正,不坐。
【譯文】蓆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解析】孔老師的講究比較多,通常,蓆子不端正,都會把它端正過來。
【現實解說】屁股正不怕蓆子歪。
1821(1013)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
【譯文】跟鄉里人飲酒後,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後自己才出去。
【解析】孔子尊老敬老,凡事以老人為先。國外是女士先行,孔子那時候不跟女士喝酒。
【現實解說】尊敬老人,這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1822(1014)
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
【譯文】鄉里人舉行迎神驅鬼的宗教儀式時,孔子總是穿著朝服站在家廟東邊的臺階上。
【解析】孔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怕鬼們驚擾了祖先,孔子站在家廟門口進行保護,真是想得周到。孔子在魯國有家廟嗎?分析一下。
當初孔子的祖先孔父嘉在宋國被殺,孔父嘉的兒子逃亡到了魯國。按照當時的政治避難國際規則,政治避難者享受比原在國低一級的待遇。孔父嘉是宋國司馬,屬於卿一級。如果司馬是孔家世襲的話,孔父嘉的兒子也應該是卿一級待遇,降一級就是上大夫。上大夫是可以有家廟的,所以,孔子有家廟並不意外。
【現實解說】自己的祖先自己都不敬的話,別人怎麼會敬呢?只知道把祖先當文物來賣,只知道挖祖宗的墳墓去賺錢,這樣的子孫要他們幹什麼?
1823(1015)
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
【譯文】(孔子)託人向在其他國家的朋友問候送禮,便向受託者拜兩次送行。
【解析】為什麼再拜?一拜是拜託,再拜就是轉達。也就是說,第一次拜是感謝帶話人,第二次拜就是把這一拜帶給朋友的意思。就像託人送禮,準備兩份禮物,一份給朋友,一份給所託的人。
【現實解說】禮多人不怪。
1824(1016)★★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ldo;丘未達,不敢嘗。&rdo;
【譯文】季康子給孔子贈送藥品,孔子拜謝之後接受了,說:&ldo;我對藥性不瞭解,不敢嘗。&rdo;
【解析】春秋時期,領導贈送了東西,都要當場看一看贊一贊,如果是吃的,就當場嘗一嘗說說好吃好吃之類。可是這次贈的是藥,這東西事關身體健康,所以要慎重,就算是領導送的,也要慎重。
從另一個角度說,季康子送藥,表明對老先生很關心。
【現實解說】接受饋贈,一定要表示驚喜和感謝,最好當場開啟。當然,藥這個東西,或者保險套這類東西,就不用當場開啟或者試用了。
1825(1017)
廄焚。子退朝,曰:&ldo;傷人乎?&rdo;不問馬。
【譯文】馬棚失火燒掉了。孔子退朝回來,說:&ldo;傷人了嗎?&rdo;不問馬的情況怎麼樣。
【解析】孔老師以人為本,認為人的安危是馬所不能比擬的。此外,孔老師認為,人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至於責任誰來負,是第二位的。
【現實解說】為了搶救財產而英勇犧牲的英雄事跡是不是符合孔子的價值觀呢?是否值得宣傳呢?
1826(1018)★★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
【譯文】國君賜給熟食,孔子一定擺正座席先嘗一嘗。國君賜給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給祖宗上供。國君賜給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