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第1/3 頁)
文質彬彬,這個成語出自這裡。不過,現在的含義與孔子在這裡的含義已經有很大不同。
【現實解說】某些人,滿嘴跑火車,什麼牛都敢吹。這種人不是文勝質則史,而是大忽悠。某些學者,不失時機不擇地點地賣弄自己的學問,這就是文勝質則史。
1922(627)★★
子曰:&ldo;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rdo;
【譯文】孔子說:&ldo;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rdo;
【解析】畔,通叛。&ldo;亦可以&rdo;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君子如果本身德行不夠,如果能夠做到以上兩點,也就可以了。換言之,做到這兩點,也僅僅是不會離經叛道而已。所以,這是對君子的最低要求了。
【現實解說】當今的大學教育,重在博學於文,輕視約之以禮。因此,很多大學生屬於有知識沒素質。很多人可以滔滔不絕出口成章,卻缺乏法律意識甚至基本的教養。
1923(1215)
子曰:&ldo;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rdo;
【譯文】孔子說:&ldo;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rdo;
【解析】這段與上段的唯一區別在於少了&ldo;君子&rdo;二字,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即便不是君子,做到了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也同樣不會離經叛道?難道,君子已經不重要了?
誰也不知道誰是君子誰不是君子,所以管他是誰,都不妨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現實解說】其實,約之以禮比博學於文更重要。
1924(423)
子曰:&ldo;以約失之者鮮矣。&rdo;
【譯文】孔子說:&ldo;用禮來約束自己,再犯錯誤的人就少了。&rdo;
【解析】與上一句的意思一樣,不再贅述。
【現實解說】略。
1925(726)★★★★★
子曰:&ldo;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rdo;子曰:&ldo;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rdo;
【譯文】孔子說:&ldo;聖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這就可以了。&rdo;孔子又說:&ldo;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見到有恆心的人,這也就可以了。沒有而要有,空虛而要充實,窮困而要富足,這樣的人是難於有恆心的。(舊譯:沒有卻裝作有,空虛卻裝作充實,窮困卻裝作富足,這樣的人是難於有恆心的。)&rdo;
【解析】這一段不太好解釋,歷來的解釋都無法說通。
孔老師的意思,聖人和善人都不存在了,只有君子和有恆者還能夠見到,不過也不多了。什麼樣的人才是有恆心的人?就是安貧樂道的人,他們對自己的經濟狀況不關心,一心去提升自己的品德,這樣的人才有恆心。相反,整天想著物質享受,自己貧窮卻追求富貴,這樣的人是不會有恆心的。有恆者的例子就是顏回,貧而樂。
前面,孔子還說過:&ldo;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rdo;換言之,就是仁者一定是安貧的,與有恆者一樣。
孔子的學生多半比較窮,在溫飽問題未能完全解決的情況下來學習,當然需要孔老師&ldo;貧而樂道&rdo;的鼓勵了。
【現實解說】追求精神境界,那就不要刻意追求物質享受。刻意追求物質享受,精神境界就無法提高。當然,最好的情況是精神境界提